翻新後的圖書館融入不少科技元素,為訪客提供豐富的閱讀和學習體驗。這些新一代圖書館大受歡迎,書本借閱量比其他圖書館高出一半,訪客量也多65%。
為了滿足公眾需求,同時鼓勵更多人閱讀,從4月1日起,每名圖書館會員一次可借閱的書從原本的八本增加至16本。
通訊及新聞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昨天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通訊及新聞部開支預算時指出,儘管其他國家的圖書館訪客量和借閱量呈下滑趨勢,我國新一代圖書館在這兩方面卻表現突出,高於本地其他圖書館。

從下個月1日起,每人最多可借閱的書本從原本的8本增加至16本。(檔案照)
從2017年至今已有六家國家圖書館翻新後重新開放,包括前年7月重新開放的武吉班讓圖書館,以及今年初遷至怡豐城重新開放的港灣圖書館。前者設有本地首個創意故事體驗室,通過視聽效果讓4歲至12歲的兒童能有「3D說故事」的獨特體驗,後者則會定期為青年舉辦科學、數碼科技和工程等多場創意工作坊。
沈穎也指出,除了翻新圖書館,圖書館管理局過去幾年致力於改善圖書館的收藏,不僅有供閱讀的書,還提供大量學習資源。「圖書館在走向數碼化的同時也提升了用戶的體驗,並增添更多便利。」
圖書館用戶往後不必等到學校假期才能借閱更多書,從下個月1日起,每人最多可借閱的書本從原本的8本增加至16本。
沈穎指出,學校假期有不少公眾到圖書館踴躍借書,由於反應熱烈,圖管局決定永久修改借閱條例,將用戶每次可借閱的書本增加一倍至16本。
圖管局已在去年將每次可借閱的電子書從八本增加至16本,隨著實體書新條例下個月生效,用戶往後可借閱多達32本讀物。
沈穎說:「這能讓愛好閱讀的朋友們不怕借不了,只怕看不完。」
為了鼓勵兒童閱讀母語書,圖管局也會將本地英文兒童文學作品翻譯成華文、馬來文和淡米爾文。其中翻譯成馬來文和淡米爾文的各有15本,翻譯成中文的則有10本。初步篩選的書本都是獲獎以及借閱量較高的本地作品,圖管局日後會公布最終的書單。
圖管局之前在烏魯班丹民眾俱樂部、義安理工學院和終身學習學院等地增設電子閱讀(eReads)空間,讓公眾通過互動式數碼螢幕,免費下載和瀏覽圖書館電子書和有聲書。當局預計今年內在全島各地增設另外8個至10個電子閱讀空間,讓更多公眾接觸圖書館電子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