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凌晨,萬眾矚目的2022年卡達足球世界盃落下了帷幕。
在本地時間凌晨舉行的決賽中,梅西和他的阿根廷隊,歷經多年的等待終於加冕冠軍。
在很多人看來,這也是梅西「登基」成為新球王的一刻。

賽後,興奮的梅西在各大社交媒體上發文,慶祝這歷史性的一刻。

國際足聯FIFA,也在賽後第一時間發文,向阿根廷和梅西表示祝賀。在這一刻,它用了「GOAT(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爭已經結束」,表達對梅西的認可。

作為四年一度的盛事,卡達世界盃在新加坡也引起了巨大反響。
有些人甚至為了它花費重金,只為一睹球星和支持球隊的風采。 新加坡人愛看世界盃? 這些人為看球花了上萬新幣... 雖然,新加坡男子足球國家隊,在世界上名聲不顯,也從未打進過世界盃的正賽圈。
但是,新加坡球迷們對於足球的熱愛卻一點都沒有退減。本地媒體報道,決賽時,就有五百名球迷湧入讚美廣場,一邊喝著啤酒吃著美食,一邊和朋友聊天看球。

圖源:Todayonline
要知道,這些提供賽事轉播的酒吧往往都有最低消費要求,價格不等在40至160新幣之間。
還有一些露天觀賽的前排座位,價格更是從一周前的500新幣漲到了1000新幣!可是,早在決賽開始前的一周,這裡已經被預訂滿了......

圖源:Todayonline
不僅是讚美廣場,新加坡的其他地方昨晚也滿是人。
聖淘沙名勝世界的會議中心裡,也有相當多人在這裡觀賽。

圖源:FB@Association of Singapore Marine Industries
觀眾們席地而坐,雖然看起來有些「簡陋」,但絲毫不影響球迷們的熱情。

圖源:FB@Association of Singapore Marine Industries
國家圖書館的一樓大廳,這兩天也化身成為了足球的歡樂海洋。

圖源:NLB
約上三五好友或是帶上家人,再準備一塊野餐墊,一行人在這裡看球好不愜意。當然,這就是比較平價的觀賽方式了,至少比在家中的氛圍要好一些......

圖源:NLB
說起來,隨著全球旅遊業重啟,這次也有不少新加坡人,選擇直接去卡達當地感受足球氛圍。
據《8視界新聞網》報道,最近一個月里,就有不少新加坡人專門飛到卡達,去一睹球星們的風采。

來源:8視界
媒體報道,為了這趟旅行,一位新加坡人甚至付出了一萬多新幣!饒是如此,也只不過是看了一場半決賽比賽而已。

圖源:FIFA
不過,好歹來了趟卡達,這名球迷也不捨得浪費,待自己不忙的時候,他準備好好在當地走走,看一看卡達的風土人情。
當然,過萬新幣的花費,可能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花在機票和酒店上了。
一名在卡達旅居多年新加坡人接受採訪時說,自己一家四口就只花了大約1200新幣買門票。
無論身處何地,新加坡球迷都以實際行動,表現了他們對足球瘋狂的熱愛。

圖源:FB@Toby Lee-white
卡達這次舉辦的世界盃,對於提升國家形象相當重要。全球更多人因為這場盛事,對這個中東小國有了更多了解。
事實上,這個依靠石油的小國,在很多方面和新加坡有相似之處。
新加坡和卡達: 這兩個地方有多像?
作為一個石油出口國,卡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以中東土豪的形象出現的,比如這樣:

旁人對於卡達這個國家的印象,可能也是漫天黃沙一眼望不到頭:

圖源:archdaily
但實際上,卡達確實是土豪,但一定也不落後哦~
卡達vs新加坡
同樣富有的兩個國家
作為一個石油出產國,卡達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富得流油的。
但或許在世界上,新加坡的富裕程度也完全不輸卡達~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卡達最新的人均GDP接近8.3萬美元,而新加坡也有7.9萬美元!

新加坡現在已經早早走出了疫情,明年的經濟看漲。而卡達目前的石油資源依舊充足,至少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依舊被人看好。
富裕,依舊會是這兩個國家的最常見屬性。
卡達vs新加坡: 高度依靠石油發展
卡達是個中東石油國家,石油、天然氣是卡達經濟支柱。迄今為止,卡達已探明石油儲量252億桶,居世界第十四位,天然氣儲量24.9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
直到2019年,油氣收入依舊占據了卡達國內生產總值50%以上。

圖源:Oil Price
而新加坡雖然沒有石油和天然氣這類的自然資源,但煉油石化產業依舊是新加坡的經濟支柱。
早在2011年時,新加坡的石化行業產值就高達770億美金,占據當時全國生產總值34%。

圖源:thesmartlocal
時至今日,裕廊島工業區是僅次於美國休斯敦,荷蘭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新加坡也是全球最大的自升式石油鑽井平台製造國,獨占全世界70%市場份額。
沒有一滴石油的新加坡,也是世界石油貿易樞紐和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

圖源:路透社 卡達vs新加坡:
「完美複製」的機場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大名,相信已經不需要多介紹了。
從2013年到2020年,樟宜機場曾經連續八年蟬聯Skytrax評選的全球最佳機場。

圖源:樟宜機場集團
不過,最近兩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樟宜機場從第一的寶座掉下來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卡達的哈馬德國際機場!(也稱多哈國際機場)

說起來,樟宜機場和哈馬德國際機場還曾因為建築設計而鬧過一陣子。
星耀樟宜內的「雨漩渦」,確實和哈馬德國際機場有些相似之處......不過,樟宜機場一直否認自己涉嫌抄襲,孰是孰非至今也沒有公論。

星耀樟宜,圖源:ARC Magazine

哈馬德國際機場,圖源:福布斯
當然,這兩個機場也是區域內的旅客吞吐中心。只不過,哈馬德國際機場要面臨杜拜的競爭,而樟宜機場在東南亞一帶基本上無敵手......
卡達vs新加坡:
優越的地理條件
新加和卡達的地理位置,也是兩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因素。
卡達位於波斯灣南岸卡達半島,西臨巴林灣和塞勒瓦灣,南與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接壤,西北與巴林隔海相望。
位於波斯灣腹地,卡達控制著從波斯灣北部通往荷姆茲海峽方向的要道,是中東地區的東西方向和海陸之間的一道要衝,戰略地位及其重要。

而新加坡,則是東西方交流的中轉點。每日都有無數商船在這裡停靠、轉運,將整個世界聯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