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加坡人力部發布消息,從9月1日起,新加坡就業准證(EP)申請者的最低月薪從4500新元提高到5000新元,以及將S准證申請者收入門檻從2500新元調高到3000新元,確保僱主聘用的是高素質的外國人才,與新加坡當地勞動隊伍互補。

續簽的EP和S准證持有者則須在明年9月之前達到新的收入門檻。

EP准證一般發給專業人員或經理級員工
SP准證則適用於准專業人員和技師
人力部將努力確保申請人在質量上與新加坡本地最優秀的三分之一的專業人員、經理、行政人員和技術人員相當。此外,工作準證持有人必須是能夠實現以下目標的專業人士和高級管理人員:
為新加坡經濟做出貢獻
提高同事的技能
加強新加坡的勞動力
與監管專業外籍員工的情況一樣,S准證申請人的最低合格工資也有所提高,以確保中等技能的外籍員工具有適當的能力,並與本地前三分之一的助理專業人員和技術人員(ATP)相媲美。我們將S准證持有人的最低合格工資的增長情況總結如下:

黃循財說「調整工作準證政策是要促進生產力的提高,以及為節約人力的解決方案提供支持,推動嚴重依賴外籍員工的行業轉型。
他也強調「我國繼續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外籍員工政策的調整主要針對中層勞動力。」「在出現嚴重技能短缺的高端勞動力中,我們會繼續引進具有適當能力的專業人士,讓他們成為新加坡團隊的一員。」

並且,明年 9 月起,申請新加坡就業准證(EP)除了要滿足最低薪水門檻,也要在「互補專才評估框架」上獲得一定的分數。這意味著除了工資,申請人的學歷、入職企業團隊是否多元、當前本地員工比例都有更明確的考量。
什麼是「互補專才評估框架」?
Complementarity Assessment Framework 簡稱 COMPASS,通過四大項目打分,以及兩項額外分數。這四大項目是:
1.月薪
2.學歷
3.企業的員工是否來自多元化的國家地區
4.以及是否請足夠本地員工

月薪超過2萬元者,則豁免框架的約束。人力部指出,這和公平考量框架下,月薪2萬元或以上職位空缺無須刊登廣告的規定是相似的。根據人力部的解釋,這一打分標準制定的原則是:四個項目是人力部對EP人士的期待,符合期待,則可以獲得10分;但如果有申請者某一方面不合格(0分),可以靠另一方面的優異(20分)來彌補湊夠40分,所以叫「互補評估框架」。
在新加坡,經濟不好也能加薪,但你得有本事向老闆證明,你是值得被加薪的!在新加坡,外勞政策收緊,外國人才也是被需要的,但你得向政府證明,你是一個人才!那麼,對於想要去新加坡工作的人,面對此次新加坡政策調整,我們應該如何更具有競爭力來提升自己呢?

提高個人教育背景,尤其是針對行業經驗較為豐富的專業人士,獲取更多專業前沿性的文化實力,放眼全球,跟進行業發展。

非技術類人才則最好了解新興行業的最新發展動向,敢於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要成為被淘汰的人群。現代文盲早已不是年長者的代名詞哦。

加強通用語言能力的學習,擴大自己的交際人脈圈。因為當今是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你自己不展示你的能力,沒人去關注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