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三月份,國家環境局(NEA)在全國範圍內擴大了新加坡家庭的免費家庭回收箱的收集範圍,起初我對Bloobox不以為然。

圖源:網絡
回收箱有必要嗎?
首先,我反對將回收作為第一選擇。這應該是最後的手段——在我們的財產儘可能長時間地使用後回收材料,並在必要時重新利用它們來獲得第二次生命。

圖源:網絡
即使對於那些首先努力減少和重複使用的人來說,也會有一些物品變得過時、無法修復或打算回收。

圖源:網絡
對於像我這樣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從垃圾中分揀和清潔可回收物的人來說,Bloobox似乎沒有必要。我家在家裡建立了自己的系統,只需在客廳牆上放幾個紙板箱。

圖源:網絡
我需要一個BLOOBOX來告訴我回收嗎?
但上個月,當我在每月一次的Kopitiam維修活動中經過我們Tampines Hub的一台自動售貨機時,我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買一台。當然,我認為,一個讓每個人都更容易或更清楚地回收權利的舉措應該值得一試。

圖源:網絡
所以我把它放在我的普通紙箱旁邊,用了一段時間後,觀察了一些東西。

圖源:網絡
Bloobox可清洗、可重複使用,而且看起來肯定比我的紙箱更結實,因為反覆使用後,紙箱會變髒、破損或凹陷變形,偶爾需要更換。

圖源:網絡
我沒有想到的一個好處是,藍色的盒子讓我客廳的區域被識別為回收區。當我們有訪客來訪時,他們本能地知道如何處理手中的可回收物,而不是把我的紙板箱誤認為是一般垃圾。

圖源:網絡
我不喜歡Bloobox的一點是它太小了,就像一個家庭垃圾桶。嘗試設置摺紙盒子的經歷也很糟糕。

圖源:網絡
我花了整整10分鐘的時間來展開並保持所有部件的展開,因為它一直試圖恢復其運輸狀態。脆弱的隔板不能很好地防止牆壁倒塌。但幾天後,Bloobox似乎完全固定在盒子形狀。
使回收更容易
在使用了大約三周後,我想說Bloobox既沒有為我提供更好的回收方式,也不鼓勵我回收。

圖源:網絡
事實上,一些人批評Bloobox是浪費資源:那些熱衷於回收的人可能已經有了回收的習慣,使用其他可用的容器。那些無意回收的人可能會選擇一個免費的儲物箱。
但無論如何,處於光譜末端的兩個群體都不太可能成為Bloobox的目標受眾。一個免費的盒子對那些已經有內在動機的人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圖源:網絡
那些更抗拒回收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外部動機,比如從2025年4月起在新加坡實施的瓶裝和罐裝飲料0.10新元(0.07美元)的押金,在空容器退回時退還。

圖源:網絡
有些地方甚至以高額費用「懲罰」亂扔垃圾。在台灣,垃圾是按袋收集的——一個典型的塑料袋可能在超市裡買到,價格約為5新台幣(0.16美元)——而可回收物是免費收集的。

圖源:網絡
Bloobox可能會給那些想回收但家裡沒有建立系統或對回收有點無知的人帶來額外的推動力。那些不確定什麼可以回收或不能回收的人可以參考Bloobox上的標籤,這些標籤在處理時提供了這些信息。

圖源:網絡
然而,即使Bloobox可能會幫助一些新的回收商採取積極的措施,也必須做更多的工作來幫助他們保持這個習慣。
信任這個系統?
一種方法必須是讓回收商放心,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最近,路透社的一項調查發現,作為新加坡體育協會和美國陶氏公司牽頭的回收計劃的一部分捐贈的鞋子被一家分包商送往印度尼西亞出售,這削弱了回收工作的可信度。
雖然捐贈的鞋子至少延長了使用壽命,但令人擔憂的是,公司沒有堅持回收安排,甚至沒有從中獲利。

圖源:網絡
我們如何才能確保我們回收的東西按照承諾進行處理,而不是為了盈利而出售或簡單地傾倒在其他地方?

圖源:網絡
我相信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希望看到參與回收過程的各方以更高的透明度運作,這對提高系統和回收工作的可信度很重要。

圖源:網絡
在長期回收計劃中,任何人都不應該將Bloobox視為完美的解決方案。但這可能是一個讓更多人開始的好方法。最終,我們所有人的目標應該是減少消費,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不破壞地球的情況下消費。

圖源:網絡
Danny Lim是Repair Kopitiam的社區創新負責人,這是一項由志願者推動的倡議,旨在減少新加坡垃圾文化的影響。

圖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