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長王乙康特別解釋,觸發新加坡重新收緊措施的關鍵其實是裕廊漁港感染群。

首先是因為漁港牽連甚廣。很多其他巴剎與小販中心的漁販都會去那裡進貨。
再加上巴剎這些場所,是很多高齡人群去的地方。不少新加坡老人其實還沒接種疫苗。
最後,是病毒傳播威力太猛。如果繼續開放堂食,風險很大。

椰友實拍,今天食閣場景 他舉例說:
「如果允許5人堂食,這5人又跟另外的5人同住。之後他們又和其他5個朋友見面。 這樣一來,新冠病毒就是在相連的125人中傳播。」
而對於到底KTV感染群是源頭,還是漁港感染群是源頭這個爭論,抗疫小組也給出了初步的回答,即 裕廊漁港感染群可能比KTV夜店感染群,更早形成。
本地的傳染病專家透露,漁港可能早在KTV夜店感染群首起病例被確診前就存在病毒傳播。

來源:CNA | 裕廊漁港消毒
KTV夜店首起病例是在7月12日被確診。
那麼照專家的意思,預計6月底的時候,漁港其實就已經在傳播病毒了。。。
現在漁港感染群的病例是KTV夜店感染群的2倍。
再接著,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分析,漁港的病毒可能是通過印尼漁船到港傳播開的。
之後漁港有人感染,還去了KTV,自此引爆新加坡自疫情爆發以來最糟糕的社區局面。

來源:the business times
大家對於6月底漁港就存在病毒傳播這點表示細思極恐。
畢竟先曝出來的是KTV,兜了一圈後才發現哦漁港才是大boss,這中間經歷了近一個月時間。
那麼這段時間去過漁港,去過漁港又去過其他KTV夜店、巴剎與小販中心、賭場、商場的人又有多少?
更加一言難盡的是,專家在推測傳播時間的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過這麼久才發現感染:
「或許是因為大多數的病患沒有出現症狀或症狀輕微,尤其是當他們已經接種了新冠疫苗,所以經過這麼長時間才發現有人染病。」

來源:海峽時報
這樣一來,就成了接種疫苗的人感染病毒,但症狀輕微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
於是攜帶病毒又傳給別的接觸者,自此造成傳播。
所以到這裡,小夥伴們表示又懵了。
接種疫苗也中病毒,症狀輕微自己沒事,但傳給了別人,變成別人有事。
這該哭還是該笑?疫苗到底有沒有用?
過去14天,接種疫苗後確診646人 專家:不代表疫苗失效
從上周開始,陸續有人要求當局給出過去兩周確診病例的疫苗接種情況。
昨天,衛生部就公布了這個表

過去兩周內,新加坡新增確診病例的疫苗接種狀況如下:
1)11歲及以下,22人確診:全部沒有接種過疫苗
2)12歲到18歲,9人確診:其中4人沒有接種過疫苗,5人接種1劑
3)19歲到39歲,400人確診:其中131人沒有接種過疫苗,199人接種過1劑,70人接種過2劑疫苗
4)40歲到60歲,235人確診:其中30人沒有接種過疫苗,59人接種過1劑,146人接種過2劑疫苗
5)61歲到70歲,130人確診:其中12人沒有接種過疫苗,6人接種過1劑,112人接種過2劑疫苗
6)70歲及以上,59人確診:其中10人沒有接種過疫苗,4人接種過1劑,45人接種過2劑疫苗

從人數來看,接種完2劑疫苗確診的有373人,接種完1劑疫苗確診的有273人,沒有接種過疫苗確診的有209人。
接種疫苗後中病毒的人數,竟然是沒有接種過疫苗的3倍。🤦 但注意咯,這並不意味著疫苗沒用。
專家是這麼個意思:
因為現在新加坡的疫苗接種率不斷提高,至少一半人都接種過了,所以接種者在病例中的占比也會更高。

來源:the new paper
同理,新加坡到下個月全民接種了。
那麼到時新增的確診病例就會都是接種者。
而一直猛催大家去接種疫苗的主要目的,並非是防傳播,而是防中病毒以後的病情狀況。
這個圖可以給大家解釋

過去28天內,412個接種完2劑疫苗的人,就算中了病毒,症狀也很輕微。
接種完1劑的283個人中,99.3%症狀輕微,病情嚴重到需要吸氧的只有0.7%。
而253個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中,97.6%症狀輕微,但2.4%需要吸氧。
所以看到這,估計大家也很清楚了。
疫苗是用來保命的。

另外,最近不少網友反覆在問:
為什麼去年沒有疫苗的時候,新加坡控制住了。今年有了疫苗,情況卻更糟了。
從衛生部的統計來看,病例更多了是沒錯,但大多症狀都很輕,可以自愈。
所以當局的側重點轉移了,比起去年的封鎖管控,今年跟更關心接種疫苗後的重症情況。
於是,會觸發阻斷期的關鍵已經不是病例人數。而是接種了疫苗還要再進ICU(重症監護室)的人數。

椰友實拍,今天食閣場景
這樣一來,新加坡如今的情況,就是用疫苗這把金鑰匙開啟的疫情新局面。
也是新加坡將新冠降格當流感的未來局面的雛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