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Timable
每年奧運,學翼君都注意到代表新加坡出戰的兵乓球隊員大多來自中國。
甚至讓人覺得,這是一場中國人的遊戲。

圖片來源:荊楚網
其實中國運動員更改國籍,代表其他國家參加奧運會,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每次奧運出現中國桌球隊員與新加坡隊員爭戰時,總是禁不住引起大家的討論與注意。

新加坡籍原中國桌球手:李佳薇 圖片來源:網易
尤其是桌球,可能中國的桌球技能太優秀了,如果那些代表新加坡出戰的原中國運動員,在中國的話,根本輪不上他們參加奧運,但是別的國家就不同了,畢竟運動員是吃青春飯的。
就拿和伊藤美誠對壘爭奪女乒季軍的新加坡運動員——於夢雨來說吧。

圖片來源:早報
於夢雨,1989年8月18日出生於中國遼寧,新加坡桌球運動員,曾代表新加坡參與多個大型桌球賽事,取得不錯的成績,為新加坡贏得了榮譽。

圖片來源:facebook
2010年世界桌球團體錦標賽冠軍。
2021年7月,於夢雨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新加坡代表團旗手。
但這次的比賽,於夢雨戰負於伊藤美誠,無緣與中國選手一起登上領獎台。
我們再來介紹一位曾經代表新加坡出戰的原中國選手,馮天薇。她曾經在團隊賽方面,代表新加坡在倫敦獲得銅牌。

圖片來源:網易
馮天薇,1986年8月31日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新加坡桌球運動員,5歲開始打球,7歲就開始拿到哈爾濱市第一、黑龍江省第一的好成績。
2007年3月正式加入新加坡乒總,2016年10月退出新加坡國家隊。
看到這裡,會不會覺得東北桌球出人才?哈哈!確實,東北是桌球的訓練主場,想想福原愛,不也是一口的東北話?

圖片來源:新浪新聞

圖片來源:快懂百科
當然,還有除了來自東北地區以外的原中國桌球手。

圖片來源:搜狐
李佳薇,1981年8月生於北京,1996年移民新加坡,成為新加坡隊的主力。
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女子單打8強賽中淘汰了中國球手王楠最終取得了第四名,雖然沒能為新加坡拿到歷史上第二塊奧運獎牌,但是李佳薇的出色表現仍然受到了新加坡國內的好評。
到了新加坡之後,李佳薇才透露為何真正加入新加坡國籍,她並不是單純因為在國內打不上球,而是因為想逃離魔鬼般的父親,用她的話來說,親生父親對她的魔鬼式訓練讓她受夠了,她當時只想逃離父親的魔掌。
以及2013年6月,來自中國的三名小將陳豐、周一涵與林葉都入籍了新加坡,成為新加坡國家男女桌球隊的最新成員。

圖片來源:萬圖壁紙網

圖片來源:網易

圖片來源:搜狗百科
當然,以上代表新加坡出戰的原中國運動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拿到了新加坡國籍。

圖片來源:早報
中國桌球運動員入籍,新加坡不是「養狼計劃」 。
其實,為了避免中國桌球一家獨大的局面,中國桌球方面早就想方設法改變這一狀況,包括很早就實行的「養狼計劃」,即讓外國選手跟中國選手一起訓練,以及輸出一些高水平的選手為國外效力。曾任新加坡乒球女隊教練的劉國棟和周樹森均表示,中國乒球運動員的歸化現象,與「養狼計劃」關係不大。
國籍更改不是關鍵,體育移民才是目的。
中國球員陸續加盟新加坡隊,是因為新加坡隊開出的條件太誘人嗎?
其實,新加坡隊員只有在奧運會上拿到名次,才會獲得相應的獎勵,一般由贊助企業提供,而且這些獎勵不會當即兌現,只有球員退役後才能領取。
據了解,新加坡女乒在拿到北京奧運會女團亞軍後,三位女將獲得了約25萬歐元獎金;而在倫敦奧運會上,獲得女團季軍的三名新加坡女乒選手共得到了約23萬歐元獎金。雖然獎金不少,但新加坡乒總不會為退役球員安排工作,大家都是自主擇業。
至於新加坡隊為何喜歡聘請中國教練,除了球員全部來自中國、中國教練便於和球員交流外,中國教練的水平相對較高也是重要原因。
畢竟國內的競爭太激烈了,能出來打打比賽見見世面,是他們的第一想法,至於能否出成績,就需要靠自己了,能達到馮天薇那樣的高度,可謂難上加難。

圖片來源:鳳凰網
那說到中國桌球隊入籍新加坡,那更換國籍後,為他們帶來什麼福利呢?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新加坡在城市保潔方面效果顯著,故亦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教育方面
幼兒時期:
新加坡公民可享受託管津貼(根據家庭收入差別,這項津貼最高可達700多新元),而PR沒有。
以新加坡最大的幼兒園為例, 公民:交770新幣,PR永久居民:交963新幣,而外國人:交1155新幣,儘管各園的調整具體有所不同,但公民仍然比PR占明顯優勢公民
小學、初高中:
在學費優惠力度和學校名額分配上享受比EP和PR更高的優先權。2016年1月起,新加坡教育部還進一步調整了就讀政府學校的PR和國際學生(IS)的學費,以進一步區分公民和非公民的差別。而且,公民有很多機會可以拿政府獎學金,而PR的孩子基本是沒有資格的。
大學:
新加坡有五所公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和新加坡理工大學(SIT),其學費都會根據學生的身份不同有所差異。以南洋理工大學近幾年的本科學費(MOE資助後)為例,可見公民和PR的不小差異。

圖中人物:李佳薇與兒子 圖片來源:新加坡眼
醫療方面

圖片來源:手機搜狐
新加坡公民一般門診費(含消費稅)為12.73新幣,18歲及以下的兒童和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門診費則為7.28元,PR則需要支付32.96元。
新加坡公民在醫院就診、住院、治療享有比PR 更高的政府津貼和補貼減免,如社區醫院,護理院,康復中心,療養中心,手術津貼、住院津貼、門診費等。
想必加入新加坡籍的原中國桌球手們,應該經常享受新加坡的醫療制度了,畢竟他們的職業因素,會經常受傷,以及需要定期體檢,這一點,對他們運動員來說,新加坡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房產方面
我們先來從新加坡房屋特色之一的組屋來講起,簡稱HDB。
(Housing&Development Board)

圖片來源:新加坡新聞頭條
新加坡公民第一次購買新組屋或者轉售組屋的時候可以獲得政府 3 萬新元的津貼,組屋可以整套出租。
新加坡公民購買第一套房產時,不需要支付額外印花稅,而PR(永久居民)則需要支付5%的額外印花稅。
公民購買第二套房產,需支付12%的額外印花稅,而PR則需支付15%的額外印花稅。

圖片來源:sharetify
其他福利方面
新加坡公民享受各種生活補助,比如生娃津貼、圖書館年費、水電費補貼、產假、女傭稅務回扣等,某些政府機構或私人機構頒發的獎學金只給新加坡公民申請,助學金更是如此。
還有很多媽媽關心的產假,如果孩子是新加坡公民,媽媽可享受16周的帶薪產假,如果孩子是PR或者外國人,產假則只有8周帶薪產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