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價值觀調查(The World Values Survey, WVS)是一項旨在研究公眾的價值取向,並探索其如何隨時間與社會變遷而變化的最大規模的全球性調查。目前World Values Survey Association(世界價值觀調查學會)已進行了七次全球性調查。
2019年,新加坡第三次參與調查,此前分別於2000年和2012年參與調查。新加坡地區的調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KYSPP)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進行。主要負責人是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的馬修博士(Mathew Mathews)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研究團隊於2019年11月到2020年3月間進行調查,受訪對象超過2000人。

此價值觀調查的結果引發新加坡媒體的關注。之前有很多關於新加坡人價值觀的報道。最近,此調查的成果被新加坡的資深政治家引用。以下是當地媒體報道的內容。
在眾多發達的民主國家中,人們經常目睹種族、宗教和社會經濟方面的深刻分歧。然而,新加坡通過實施教育和人民融合的住房與社會城市戰略,成功地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星期三(5月10日),一場以「增強社區的彈性和未來準備」為主題的對話會在賓海灣花園舉行,新加坡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就此主題回應新加坡外交部巡迴大使、李光耀創新城市中心主席陳慶珠教授的詢問。尚達曼指出,新加坡為每個人提供接受公共教育的機會,與一些聲稱倡導平等的國家如瑞典和法國相比,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內學校之間的差異要小得多。
他表示,新加坡成功地推行社區融合措施,避免了以社會階層、種族等特徵為基礎的人群聚集,在建立獨特的社會結構的同時也促進了不同社群之間的互信和友誼。「人們互相信任,友誼隨著時間的推移加深。雖然新加坡是差異極大的多元文化社會,但是人們和平共處,願意共同工作和生活。」

尚達曼引用2019年的世界價值觀(由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下轄的政策研究所執行)的調查結果,指出在日常的鄰里生活中,約有22%的新加坡居民對他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相較於中國、泰國和澳大利亞在內的其他受調查國家,新加坡的鄰里互信相對較低。針對這一情況,尚達曼呼籲新加坡人要加強鄰里之間的互信關係。
他同時主張人們應互相扶助,特別是對年長者而言,建立友誼和社會關係網至關重要。尚達曼強調,孤獨是導致人們身心健康受損的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人們感到孤獨並且行動能力下降時,失智症和其他生理問題可能隨之而來,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失智症作為一種嚴重的認知障礙疾病,給個人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隨著新加坡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對於失智症的關注和研究變得愈發重要。在這個領域,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也有研究人員在研究如何改進公共政策幫助構建失智症友好型社會。

▲點擊圖片,閱讀文章:《失智症友好型社會:家屬不應獨自承擔照顧失智症患者的重任》

尚達曼也認為,目前新加坡有近7萬名獨居老人,因此有必要增加對年長者有益的社區基礎設施。這不僅包括便於出行的坡道建設,也要注重讓年長者體驗每一天的美好。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外出結交朋友,同時鼓勵人們去探望老人,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讓每個人都能感覺自己屬於一個更大的社區,營造出互相依賴的氛圍。
談到當下備受關注的「唯才是用」問題時,尚達曼重申過去在這方面或許「做過了頭」,並指出現在我們不僅承認更廣泛的技藝與才能,還強調不斷提升技能的重要性,不再僅僅看重早期的學業成績。「這雖然仍是某種方式的唯才是用,但我們拓寬定義,並將期限延長至一輩子,以便讓更多不同的人獲得應有的認可。」
博彩管理局撥600萬元
設未來社會影響力基金
尚達曼10日主持了新加坡賽馬博彩管理局設立的一項600萬元的基金主持啟動儀式。在未來三年內,該基金將為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李光耀創新城市中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提供支持,試推行一些旨在幫助社會有需要人士的新計劃。

在接受採訪時,李光耀創新城市中心主席蔡君炫博士表示,這項為期多年的合作將使研究機構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通過基於研究的實踐來測試和改進相關的社會應對措施。他強調,「我們將與社區展開廣泛合作,共同擁有、共同創建和共同推動首個解決方案。」
政策研究所政策硏究室主管、高級研究員李興業博士受訪時也舉例說明了這個名為「未來社會影響力基金」(Future-Ready Society Impact Fund)可以嘗試推行的實驗項目。這些項目包括鼓勵釋囚和殘疾人士嘗試創業、資助有意改善社區環境的居民,以及促進不同意見持有者對話,尋求在一些有爭議的議題上達成共識。

文章來源:綜合整理自聯合早報及網絡資料,2023年5月23日,星期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來自於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