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世界級企業進軍新加坡
據《聯合早報》9月3日報道:穩定的政治環境與值得信賴的特點,讓新加坡能持續不斷吸引到外國投資項目,甚至在冠病疫情籠罩的低迷經濟環境中,外國投資項目不減反增。
李顯龍總理參與政府施政方針辯論時透露,許多企業正有意遷至新加坡,包括一家製藥公司計劃在新加坡設廠生產疫苗,以及一家專門為流行性疾病風險提供保險的公司。另外,多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也有意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這一切都是基於新加坡政府穩定、法治健全、是許多企業眼中的「安全港口」。
開放性國家

新加坡必須保持開放態度,接受這些外國企業所引入的人才,才能繼續吸引外國投資,進而為國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李顯龍總理強調:「我們一直是一個向世界開放的國家,歡迎那些能為新加坡社會增值並發揮國人特長的外國人。作為一個自由港口和移民國家,這是我們一開始就擁有的歷史和價值觀。
談到當前企業投資趨勢,李顯龍總理指出,全世界,許多國家的社會承受著壓力,政治也動盪不定。因此,一些已經設有區域總部和項目的投資者,正重新考慮他們的所在地,並尋找替代方案。另一些正在開展新項目的投資者,則在焦急地環顧全球,冀求安全落腳的地點。
李顯龍總理說:「企業正在尋求一個安全的港口,一個政治穩定、有法治、人民勤奮團結的地方,且國家能夠安全度過冠病疫情和擁有光明的前途。「而在動盪的世界中,新加坡是少數幾個值得信賴的國家之一,我們必須捍衛這一聲譽。」
海外企業入駐新加坡

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近日宣布將在新加坡設立創新中心,研發和開發未來通勤技術。除此之外,一些外國金融機構也打算擴大在新加坡的業務,包括擴大資訊科技和後勤運營規模。
李顯龍總理還補充說,儘管全球經濟環境低迷,今年經濟發展局所吸引的外國投資項目其實比去年高。他指出,要吸引這些企業落戶新加坡,他們必須感到賓至如歸,並允許引進公司所需的人才。因為新加坡仍沒有完善專業團隊來應付所有類型工作,而區域和全球總部的本質就是要吸引全球精英以組成國際化團隊。
新加坡致力吸引一流企業前沿投資 形成良性循環

新加坡繼續努力吸引和留住一流企業的前沿投資,確保企業在我國設立先進工廠,因為這不僅能直接帶來經濟貢獻和創造就業機會,同時能形成良性循環,吸引更多類似投資。
貿工部長顏金勇說,這將吸引投資者的供應商、客戶和合作夥伴到新加坡投資,久而久之加強我國生態系統,使競爭對手難以複製。
他在今日(8月23日)線上東南亞半導體行業大會致開幕詞是指出,國際半導體企業投資我國出現良好勢頭,包括美國晶圓代工廠格芯(Global Foundries)斥資40億美元(53億新元)擴建新廠,而德國晶圓代工廠Siltronic計劃斥資20億歐元(31億新元)建設新廠。
顏金勇說,新加坡今年取得新投資是因為我國去年確保半導體運營和供應鏈的完整,「我們保持海路和空路暢通,促進必需商品和服務的貿易,並努力支持全球,讓貨物跨境流動不受阻礙。」
為期五天的線上東南亞半導體行業大會由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協會(SEMI)主辦,今年主題為「推動創新—5G網絡和超越」,活動包括線上展覽、專家對談和在線商務配對。
自由貿易協定

信息業和運輸產業發達。新加坡是亞太區的航空樞紐,這是一個很好的優勢。新加坡航空公司很出名,在全球排名前幾位。我們抱著不怕吃虧的態度與許多國家簽了航空協議,外國航空公司飛機到了新加坡,總能帶走許多乘客,這也是他們願意開闢新加坡航線的原因。信息業發達,對跨國公司總部的好處自不待言。概括地說,信息業和運輸業發達,直接減少了跨國公司的運行成本,也有利於總部功能的發揮。第五個原因,我們的邦交好,和很多國家保有良好的關係,我們和中國的關係就一直很好。這方面的好處我就不詳細說了。
新加坡的人才受的是西方教育,又擁有東方人的價值觀,因為我們都是華人嘛,所以我們有優勢,跟西方人價值觀相同或相近,容易溝通,又和中國人親近,做生意得心應手。老外跟中國人談生意有點隔膜,我們新加坡人就成為很好的橋樑。我們受教育主修兩種語言,英語和華文,我們在語言方面有優勢,我們這一代中文說還可以,寫就不行,以前主修英語,下一代中英語都會很好的。新加坡人少,人才積聚靠近幾年吸引大量優秀外來移民,過去人口大約是300多萬,現在我們有500萬,這100多萬全是外來移民,中國是最大的移民群,都是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有才有財,也有一些是學生移民,印度、印尼、越南和菲律賓這幾個國家來的人最多。新加坡的人才各行各業各種層面都有,外國公司來招人不用愁,小編相信這也是許多外國企業喜歡新加坡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