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節路詹爺爺的小攤在風雨中凌亂,看著挺心疼的...

(圖源:mothership)
濱海灣花園顏色盡失...

餐廳的戶外就餐區空無一人,只有服務生小哥哥冒雨工作。

(圖源:推特)
沙灘排球場也被淹了,一灘爛泥地般死氣沉沉,完全沒了原本的活力。
希望雨後一切早日恢復如初!

(圖源:推特)
新加坡的排水系統: 已經下了很大功夫
新加坡是個沒有四季的熱帶國家,只有旱季和雨季,雨季往往降水量驚人。
每年降雨量能達到2400毫米。

其實……新加坡排水系統,已經做的不錯了。
新加坡每起一棟新樓、每建一個街區,都提前規劃好排水系統的位置、最大容量和排水效果。
新加坡目前的大排水系統是由32個主要河道,超過8000公里長的渠道以及17個水庫組成。

所有的房屋邊上都有這樣的排水溝。
行走在新加坡的人行道上,會發現許多的帶蓋的溝溝,這些都是用來排水的。

排水河道

雨後的排水渠

小路旁的排水溝

馬路邊有很多的排水孔 政府還引進了可以滲透水的砂礫技術,城市中的草地都可以滲透、引導收集雨水,分擔抗洪壓力。

空地上也有排水渠 這些大大小小的明渠溝壑星羅棋布,形成了城市排水和蓄水的網絡。
這些溝渠就像是一塊巨大的海綿,每到暴雨時能及時吸走雨水,並排入新加坡的17個大蓄水池,成為新加坡水資源的源頭。

麥里芝蓄水庫 不僅可以用來蓄水,還是著名的自然保護區。
2008年開放的濱海灣堤壩,也是新加坡全面抗洪的重要環節,它將蓄水池和大海隔開,這樣蓄水池的水就不會受到潮汐的影響。

當雨水過多蓄水池過滿的時候,工作人員只需打開排水泵只需9秒就能排空,一個奧運會游泳池容量的水。
儘管整體排水抗洪做的不錯,但是最近幾年氣候變化,新加坡的降雨量不穩定。

當雨水過大的時候,還是免不了像昨天那樣,會有局部積水。
近些年最嚴重也最出名的,莫過於2010年的時候,烏節路的整條街都被水淹了。



2010年烏節路水患 不過新加坡政府也吃一塹長一智,自2011年以來投入12億新幣,完成了全島325個溝渠的改善工程。
2013年重新修訂了《地面排水系統準則》。
所有重要道路的地下管道,也都裝有實時的監控系統。一旦有情況發生,馬上就能採取及時的措施。

史丹福地下儲水池 從2017年開始一直到2021年期間,水務局又繼續投入5億元,加寬加深溝渠,特別是對於地勢較低經常積水的地方。


像新加坡這樣,花了大功夫做排水的國家,還是不能避免遭受洪水襲擊。
可見大自然的脾氣,不是人類能承受得起的。
新加坡還在2019年出現了史無前例的陸龍捲,這是不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警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