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的商業版圖上,華人家族企業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據統計,在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地區,華人富豪掌握了絕大多數的財富,尤其是在這些國家的富豪榜上,華人的名字屢見不鮮。

圖源:雅虎
據資料顯示,在印尼,僅占總人口3%的華人卻掌握了70%的財富;在泰國,5%的華人掌握了70%的財富;在馬來西亞,這一比例更是高達25%;而在菲律賓,排名前十的富豪幾乎全部是華人。這些華人富商的產業涉足各個關鍵領域,對國家的經濟和民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歷史追溯到過去,許多沿海居民因國內戰亂和社會動盪,遠赴東南亞尋求生計,即所謂的「下南洋」,這些華人及其後代憑藉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商機的敏銳洞察,在當地紮根並發展壯大,他們的海外奮鬥歷程不僅改變了東南亞的經濟社會格局,也孕育出了一批享譽盛名的華人商業家族。今天,讓我們一起探訪東南亞華人富商家族。
印尼首富——黃惠忠、黃惠祥兄弟

圖源:雅虎
福建祖籍的印尼首富黃惠忠、黃惠祥兄弟,以菸草產業起家,經營著印尼第二大菸草公司針記集團,並曾連續14年蟬聯印尼首富,2022年福布斯印尼富豪榜上顯示,其財富規模達477億美元。
針記集團的故事始於黃氏兄弟的父親黃維源,從一個攤位開始的香菸銷售,黃維源逐步積累資本,成立了生產「丁香菸」的針記集團。1963年,菸草廠經歷了一場浩劫,工廠失火主廠房全部燒毀,備受打擊的黃維源也因此撒手人寰,尚未大學畢業黃惠忠和黃惠祥便接手家族生意,抓住印尼經濟復甦的機遇,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大幅提升了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
自1972年起,針記香菸開始出口至日本、荷蘭、美國等國家。
1975年,帶過濾嘴的香菸推出,廣受市場好評。黃氏兄弟的領導下,針記菸草成長為印尼菸草行業的巨頭,並拓展業務至地產、銀行、網際網路、棕櫚油等多個領域。
針記集團不僅擁有印尼最大的私有銀行——中亞銀行,其商業版圖更是遍及多個行業,黃氏家族通過風險投資基金GDP Venture,在華投資了眾多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如電商平台Blibli、印尼最大的社交論壇Kaskus,並參與了東南亞網際網路巨頭SEA的投資。
在商業地產方面,黃氏家族同樣成就斐然,投資開發了包括印度尼西亞酒店舊址和大印尼購物中心在內的多個項目,後者已成為印尼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
儘管在印尼經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黃惠忠和黃惠祥兄弟始終保持低調,近年來,家族新一代接班人開始走向前台,黃惠忠的長子黃志勝已成為針記集團董事局董事長,隨著新一代的接班,黃氏家族的商業帝國和影響力有望繼續擴大。
能成功走到今天,並成功蟬聯多年印尼首富的寶座,黃氏家族本質上依靠的是多元化的經營手段,特別是對可取代性大的企業來說,多元化是其構築競爭壁壘的必要條件。
新加坡地產大亨——黃廷方家族

圖源:雅虎
黃廷方家族的故事是新加坡商業史上的一個傳奇,曾霸榜新加坡首富多年。
黃廷方,原籍福建莆田,1933年隨家人移居新加坡,其父親早年經營糧油雜貨店,黃廷方在1940年代開始經營醬油生意,逐步積累財富。他的商業眼光獨到,不滿足於小規模經營,決心進軍新加坡房地產市場。
憑藉敏銳的商業洞察力和大膽的投資策略,黃廷方成立了遠東機構,迅速在房地產領域嶄露頭角,建造了眾多購物中心、酒店和住宅項目,贏得了「烏節地王」的美譽。
黃廷方的商業版圖不僅限於新加坡,他還將觸角伸向香港,成立了信和集團,並在中國內地、東南亞、日本、德國等地進行了廣泛的地產投資,黃廷方家族的業務板塊涵蓋了住宅、酒店、零售、商業、工業以及食品與飲料行業等,展現了其業務的多元化,這些戰略布局使得黃氏家族的財富和影響力跨越國界,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的商業巨頭。
在中國的投資方面,黃廷方家族通過遠東機構和信和集團在多個城市進行了投資,包括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福州和重慶等地設立辦事處,參與了多個地產項目的開發。
黃廷方家族在華的投資體現了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長期承諾。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投資也為家族帶來了可觀的回報,其成功不僅在於其商業策略,也在於其對家族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和國際化戰略的實施。
印尼富商-黃奕聰家族

圖源:雅虎
金光集團,這個名字在全球造紙業界響噹噹,其「清風」紙巾品牌已深入人心,然而,這家實力雄厚的企業的背景卻鮮為人知,它是由印尼著名華人企業家黃奕聰創立的。
黃奕聰,一位福建泉州出生的企業家,1930年踏上印尼的土地。從一家小食雜店起家,到後來的麵包餅乾廠,再到成為椰干貿易商,黃奕聰的商業才能逐漸顯露。印尼獨立後,他抓住機遇,直接從椰農手中收購椰子,加工後銷售,逐步擴大了自己的商業版圖。
1960年,他在首都雅加達創辦了金光公司,專注於農產品的進出口業務,其中椰乾和肉豆蔻是其主要出口產品;1968年,黃奕聰又邁出了重要一步,建立了椰油煉製廠,推出了比摩利品牌的食用油。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金光集團已經成為一個擁有數百家法人公司的商業帝國。曾一度被《福布斯》評為印尼最大的財團,黃奕聰的財富在2011年達到了120億美元,超過千億人民幣。他的成就得到了印尼總統蘇哈托的認可,頒發了社會奉獻忠誠勳章。
今天,金光集團的業務已經遍布全球,涵蓋了製漿造紙、金融、農業及食品加工、房地產、能源與基礎設施、移動通訊和健康醫療七大核心領域。年營收和資產總額都超過了數百億美元,成為了世界級的商業集團。
在中國的投資方面,金光集團同樣表現積極,涉及的業務板塊包括:
◎ 製漿造紙業:金光集團在中國投資建設了多座現代化造紙廠,生產各類紙品,包括其知名的「清風」紙巾。
◎ 農業及食品加工業:集團在中國投資了農業項目,涉及糧食種植、食品加工等領域,還投資了近20家林業公司,涉及林地的開發和管理;作為印尼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商之一,金光集團在食品領域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 房地產業:金光集團積極拓展中國的房地產事業,開發了一系列商業和住宅項目,包括在中國的上海白玉蘭廣場、上海金光外灘中心、上海金虹橋國際中心和上海星薈中心。通過「加碼上海、走向全國」的城市綜合體戰略,抓住機遇、快速布局,從而贏得戰略先機;
◎ 能源與基礎設施:投資於中國的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如電廠、道路建設等;還有移動通訊和健康醫療等。
◎ 在金融領域:1994年,金光集團在中國寧波成立了寧波國際銀行,展示了其在金融服務領域的實力。
金光集團通過多元化的投資戰略,在中國市場不斷深化其業務布局,為集團的全球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家族

圖源:雅虎
「金龍魚」品牌在中國家喻戶曉,而其背後的傳奇人物郭鶴年,已連續二十多年穩坐馬來西亞首富的寶座。郭鶴年是郭氏集團的領軍人物,該集團是亞洲最大的跨國企業之一,旗下擁有包括金龍魚、胡姬花以及香格里拉酒店等知名品牌。
郭氏集團的傳奇始於20世紀初,由郭鶴年的父輩創立的「東升公司」,主要從事大米、大豆和糖的貿易,為郭氏家族的興起奠定了基礎。郭鶴年的父親去世後,母親鄭格如提議全家人齊心協力經營家族生意。
於是,郭鶴年與兩位兄長共同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專注於糧食銷售業務,郭鶴年更是大膽地將公司所有資產投入,建立了馬來西亞的首家煉糖廠,從泰國進口粗糖進行加工,再將成品糖銷往全國。
在短短几年間,他幾乎掌控了馬來西亞國內80%的糖市場,並在次年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占據了全球糖市場5%的份額,因此獲得了「亞洲糖王」的美譽。
隨著時間的推移,郭氏集團的業務範圍不斷擴大,涵蓋了礦山、地產、金融、商貿、船運、酒店業、木材加工業等多個領域。在2023年的馬來西亞福布斯富豪榜上,郭鶴年以118億美元的財富,連續第25年榮登榜首,被外界讚譽為「永不破產的商業巨人」。
在中國的投資方面,郭鶴年家族同樣活躍。他們投資建設了北京國貿中心,上海浦東嘉里城、靜安嘉里中心等地標性項目,此外,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的成立,使得「金龍魚」品牌成功打開了中國市場,成為家族在華投資的亮點之一。
泰國首富——謝易初家族

圖源:雅虎
在泰國,創辦正大集團(中國以外稱為「卜蜂集團」)的泰國籍華人謝易初家族常年占據著泰國首富榜榜首,是泰國經濟領頭羊之一。
20世紀20年代,家族創始人謝易初從中國廣東移民至泰國,在曼谷的唐人街開設了正大莊菜籽行,並涉足動物飼料行業。1968年,謝易初將正大集團董事長的職位傳給了長子謝國民,在其領導下,正大集團在農牧工商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
如今,正大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化的跨國企業集團,業務涵蓋農業、食品、零售、電信等多個領域,年營業額達到50億美元,躋身世界500強企業。
謝氏家族的成功也體現在其對家族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和國際化戰略,謝國民提出的「資本與經營分開」的原則,即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為家族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家族成員被鼓勵開闢新的業務領域,而不是僅限於傳統的農業產業。
在華投資方面:正大集團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之一。1979年,謝國民領導的正大集團在深圳獲得了「0001號」中外合資企業營業執照,標誌著其在華投資的開始,此後,集團在中國的業務迅速拓展,涉足農牧食品、商業零售、電信等多個行業,成為中國市場上的重要外商投資者。
在東南亞,華人家族企業的成功常被歸因於他們天生的商業頭腦,但這一看法只是部分正確。
東南亞華人商幫的興起,不僅僅因為他們天生的經商才能。歷史上,許多中國人在明清時期遷移到東南亞,形成了龐大的華僑社群。二戰後,隨著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獨立,對勞動力的需求激增,引發了「下南洋」的移民潮,尤其是福建人的移民頻率極高。
華人在東南亞數量少,很難獲得政治權利,而華人需要發展也需要依賴統治者的支持,因而華人群體在商業領域的發展有著良好的政治環境。

圖源:雅虎
其次,時代機遇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東南亞地區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歷了快速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這為華人企業家們提供了廣闊的商機。 華人的勤勞和刻苦品質是其商界成功的基礎。許多華人白手起家,最終成為富商,靠的是自身和家族成員的堅韌不拔和辛勤努力,逐漸在商界嶄露頭角,並不斷發展壯大。
此外,東南亞華人自發組織的華人社群,如同鄉會館、宗鄉會館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種華人組織引導著大家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形成了一個互助網絡,同時,華人濃重的宗族觀念和深厚的宗族關係也促使他們建立了廣泛的貿易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