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稅務解析指南

2025年03月04日   •   7011次閱讀

新加坡稅收居民的認定標準

個人居民

個人居民是指那些在納稅年度前一年裡,除合理的臨時外出情況外,居住在新加坡,或者在新加坡停留、從事工作(不包括擔任公司董事的職務)的天數累計達到或超過183天的個人。

公司居民

若公司的管理和控制職能設在新加坡,即便其註冊地點不在新加坡,只要核心的管理活動是在新加坡進行的,該公司仍會被視為新加坡的稅收居民。

新加坡企業所得稅主體

在新加坡,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主體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兩大類,其分類的主要依據是企業實際執行控制和管理職能的所在地,而不是企業的法律註冊地點。

居民企業

企業管理和控制職能執行地位於新加坡。對於居民企業,無論其收入來源於本地還是境外,都按單一稅率納稅。

非居民企業

當企業的管理和控制職能並不在新加坡本土執行時,這類公司通常需就其在新加坡取得的特定類型收入(例如利息、租金及特許權使用費等)繳納預扣稅。同時,非居民企業無法享受到專為居民企業所制定的稅收優惠措施。

企業所得稅率

新加坡的企業所得稅率統一為17%,無論是居民企業還是非居民企業均適用此稅率。新加坡採用的是單層稅制體系,意味著企業所得稅是基於地區單一稅率徵收的。在此體系下,公司向股東分配的股息在同一稅收司法管轄區內無需再繳納額外的稅款。

納入應稅收入的範圍

任何貿易或業務中獲得的收益或利潤

投資收入,如股息、利息和租金

特許權使用費、保險費和地產的任何其他

利潤

其它收入

企業所得稅的免稅計劃

新創業公司免稅計劃

適用於新成立並在新加坡註冊的稅務居民公司,前三個課稅年度內:

前100,000新幣的正常應稅收入可享受75%的免稅;

接下來的100,000新幣正常應稅收入享受50%的免稅。

部分免稅計劃

適用於所有公司,包括成立三年以上的公司。稅收減免待遇為:

前10,000新幣正常應稅收入享受75%的免稅;

接下來的190,000新幣正常應稅收入享受50%的免稅。

新加坡對資本收益免稅

這種免稅項目包括固定資產出售、資本交易的外匯收益、保險金收益等。如果新加坡公司轉讓其投資的股權或者資產,若取得的所得被認為是資本利得(而非經營性收入)的,不需要在新加坡繳納所得稅。

跨國集團在新加坡收到的來自海外的投資處置所得,一般需承擔納稅義務。不過,如果該企業在新加坡擁有實質性的經濟運營,則有可能獲得稅收豁免。另外,在滿足特定條件的前提下,公司還能申請扣除商業開支、資本補貼及稅收減免等項目,以此來減少其應稅收入。

新加坡個人所得稅

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取決於個人的稅收居民身份。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包括居民和非居民個人。

居民個人所得稅

居民納稅人依據其收入金額按照一個從0%遞增至24%的超額累進稅率體系來繳納稅款。這意味著,在同一個納稅年度內,一個人的不同收入區間可能會按照不同的稅率進行徵稅。

納稅居民人的應稅所得超過S$20000將按累進稅率徵稅,稅率介於2%至24%。個人所得稅率的納稅最高的檔次為超過1,000,000新幣的部分按24%徵稅。

一般情況下長期居住在新加坡的人士都可被視為居民納稅人,比如長期居住在新加坡的新加坡公民或新加坡永久居民或在課稅年度前一年在新加坡停留或工作了183天或以上的外國人(不包括公司董事)。

非居民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的稅率取決於其收入類型:

就業所得:按15%統一稅率或居民累進稅率中較高者計算。

其他收入:如董事費、諮詢費和物業租金收入,稅率統一為24%。

消費稅(GST)

新加坡實施的消費稅(GST)是針對進口商品以及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所徵收的一種稅費,現行的標準稅率為9%。對於年收入超過100萬新幣的企業而言,它們必須完成GST的註冊手續,並按規定時間向稅務局提交申報。

需滿足條件

供應必須在新加坡進行

供應是應稅供應

供應由納稅人提供

供應是由納稅人進行業務的過程中提供的

免除條件

提供金融服務;

數字支付代幣;

住宅物業的買賣和租賃;

投資貴金屬的供給。

預扣稅

非居民公司或非居民個人在新加坡境內取得的收入需繳納預扣稅。當支付方支付如特許權使用費、利息或技術服務費等款項時,必須從中扣除相應稅額,並將這部分稅款提交給新加坡稅務局(IRAS)。

非居民企業的預扣稅

在新加坡取得收入的非居民企業,往往需就諸如租金、特許權使用費等收入繳納預扣稅,而所繳納的稅款會被視為其應稅收入構成的一部分。

非居民專業人士的預扣稅

非居民專業人士是指居住不超過183天的外國人才。根據服務合同,非居民專業人士在新加坡開展業務時需要預繳稅款。該稅款一般由支付方在支付相關款項時扣除並代為繳納。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