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600名公眾一同「造磚」,打造建國一代與民間組織為我國建立基礎的3D壁畫,完成慶祝我國開埠200周年的第二階段壁畫。
關愛新加坡行動(SG Cares)在上個周末,於新達城展出「慶祝我們關愛文化」壁畫計劃中的第二階段壁畫。
這幅黑白色調的壁畫上描繪出15個建國一代和民間組織自1800年代起為我國醫療、教育和制服團體打造基礎,當中可以看到同濟醫院、國大楊潞齡醫學院、回教信託基金協會和實里尼維沙伯魯瑪廟(Sri Srinivasa Perumal)等為社會貢獻良多的組織與重要建築。
約600名公眾在新加坡特殊才藝協會(VSA)志工的協助下,用粘土製作小磚塊或為瓷磚上色。這些磚塊將會粘貼到壁畫上,成為立體的3D壁畫。

新加坡特殊才藝協會(VSA)的志工們協助公眾用粘土製作小磚塊,共同完成獨特的3D壁畫。(潘豐源攝)
國人必須延續付出精神國人必須延續付出精神
活動現場也展出了今年3月2日推介的第一階段壁畫,內容描繪父輩們飄洋過海到本地建立家園,上面粘貼著400名公眾親手製作的粘土船和峇迪(Batik)帆布。
國會議長陳川仁昨天擔任活動主賓時親自參與製作小磚塊。他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我國一直有不同組織為社會做出貢獻,其中很多都歷史悠久,在慶祝我國開埠200年時,我們必須延續為他人付出的精神。
陳川仁表示,很多人想當志工但不知道該去哪裡參加,他認為我國可以藉助科技如手機應用提供相關信息,讓國人更方便參加志工活動,從而打造更具關懷與愛心的社會。
他說:「我們可以調低參加志工活動的門檻,讓它變得很簡單,比如說我在這一區工作,那我就在上班前到附近的療養院幫忙,或到社區中心探望獨居老人。」
關愛新加坡行動的壁畫計劃是配合我國慶祝開埠200周年推出,壁畫分成四個階段,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的壁畫會在接下來幾個月完成。
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