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新加坡,大家都知道這個國家有很多華人。在新加坡人口中,74.2%為華人,13.4%為馬來人,9.2%印度裔。而現在的新加坡,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大部分華人壓根就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或者跟中國有什麼關係,雖然他們也知道,從種族上來說,他們屬於華人。

為什麼呢?是什麼使新加坡人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一下子忘卻了中國人的身份呢?
原來,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時,李光耀認為,如果新加坡華人老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那麼這個新成立的國家,還有馬來人,印度人,這個不利於民族融合,不利於國家穩定。於是李光耀政府規定,國語定為馬來語,而國家官方語言則為英語。當時還把華人辦的南洋大學給關閉了。
其實李光耀當初摒棄華語的同時,也把馬來語、淡米爾語一起踢出官方語言。目的就是切斷各個種族和母國的文化臍帶,讓新加坡完全獨立團結起來。但是後來中國和印度的飛速發展證明他狹隘了,他自己也承認這一點,於是又把各個母語請回教育,南大也恢復了(可惜不再是華人傳統的南大了)。
所以說,李光耀通過嚴刑峻法大為推行英語,整個新加坡華人圈漸漸地不再懂得華語,只會說英語,於是對於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便逐漸淡化了。李光耀便是華人,但他也不會華語,直到後來中國強大了,他才逐步去學習中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