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大選,人民行動黨與新加坡最大的反對黨工人黨的支持者們,提名日守在提名站外為所支持的政黨加油打氣。(海峽時報)
作者 程英生
投票日期剛剛宣布,競選活動還未正式拉開序幕,一些媒體已經急著亮出選舉結果的預測。
當然人民行動黨勝算大,不過兩家英文媒體所轉述的預測,不只是行動黨會勝,而且是大勝,勝得跟2015年一樣漂亮。

2015年大選成績揭曉的那一刻。李顯龍總理第三次帶領人民行動黨參加國會選舉,取得選民強有力的委託。(聯合早報)
《海峽時報》引述一些匿名行動黨黨員的話說,他們很有信心,相信執政黨會得到強有力的委託。
一些黨員和政論家的看法是,國家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經濟風暴,而掌舵的領導人已經展現他們的能力,使到我們這艘船穩穩的,沒有觸礁沒有翻覆的危險,因此贏得民心。
時局艱難,浪大風大,人們不免心慌。不管你喜不喜歡掌舵人的臉,只要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懂得乘風破浪,大夥還是會讓他們撐下去。畢竟,此時此刻安全第一。
然而,這樣的預測有兩個小問題。
第一,無論是在什麼國家,選舉結果的預測都是危險的工作,因為預測失準的時候居多,常常令預測專家尷尬萬分。
美國上屆總統選舉之前,沒有一家機構或個人預測到特朗普會當選總統,這位混世地產商人向來口碑極差,生來一副欠揍的嘴臉。不料,他那不按牌理出牌的競選策略,正趕上一股隱而不顯的民意大潮,選舉結果令人大跌眼鏡,民意調查公司也備受指責。
馬來西亞2018年的大選,執政的國陣一夜間慘敗,潰不成軍,也是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甚至馬哈迪也承認贏得不清不楚。

2018年5月10日,馬哈迪和希盟其他領導人在記者會上高舉雙手慶祝勝選。(路透社)
在新加坡,沒人預測到行動黨的得票率在2011年會下滑這麼多,也沒有人預測到它在2015年會回彈這麼多。選後的種種分析,說得有因有果,有龍有鳳,但都是事後孔明。 現代民意預測的方法很科學,所以還有人相信。
不過,人心難料。我們自己想要什麼,很多時候自己也說不準。這一刻覺得很爽,下一刻又不爽了。
另一問題是:執政黨預測自己大獲全勝,會不會因此嚇到選民?
多數民眾求安求穩,但也不想反對黨全軍覆沒,讓執政黨壟斷政治。
你可以想像自己一年到頭都在聽「同舟共濟、越戰越勇」的演講嗎?
所以,如果執政黨造勢造得厲害,很多游離票可能游向另一方,那將成為經典的反效果,好比使勁舉起的大石頭落地砸壞自己的腳。
況且,競選期間,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容易讓人感覺不好,尤其是執政黨候選人,他們的文憑原本就比一般選民的豐滿;膨脹過度的政治姿態,後果往往不怎麼好。
想要在這段期間小賭怡情的蟻粉,對於各種預測還是聽聽就好,不好猛下賭注,以免賠上政府給你的幾百塊錢後還要倒貼。
如果不幸如此,你只好怪自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