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對黨工人黨的競選旗幟。(海峽時報)
作者 程英生
大選成績揭曉前,坊間謠言滿天飛,傳的最盛的是反對黨將全軍覆沒,相信者不少,因為危機當前,選民講求安全第一,聽來好不離譜。
現在成績出來了,工人黨不但成功保住後港和阿裕尼,還拿下盛港集選區。這是它歷來最好的成績。
在西海岸集選區,行動黨只險勝陳清木領導的團隊。在東海岸集選區,王瑞傑副總理領導的團隊53.41%的得票率,顯得偏低,令人感到意外。畢竟他是第四代梯隊的領軍人物。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離開淡濱尼集選區,轉戰工人黨耕耘多年的東海岸集選區,雖然守住東海岸了,但支持率卻令人大跌眼鏡。(海峽時報)
行動黨的整體得票率是61.24%。這樣的成績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是驚人的佳績,但在新加坡,卻頗有議論的空間,相對於上屆成績,下滑了近8%。
一個明顯的問題是:如果不是危機當前,執政黨的得票率會不會更低?相信很多人會說,大有可能。

位於白沙的投票站,選民們投下他們的神聖一票。(海峽時報)
另一問題是:這樣的成績算不算明確的委託?這顯然見仁見智。
可以肯定的是執政黨仍牢牢掌握政權,在國會裡占有絕大優勢,不難推動大刀闊斧的改變。
接著的幾周,政治領導、專家學者和民間政論家將對選舉成績進行無數的分析,但成績背後幾個原因顯而易見。
從盛港的成績來看,辣玉莎激烈言論事件不但幫不到執政黨,還顯然帶來反效果。這個集選區年輕選民多。在他們眼裡,執政黨對這位辣妹的責難是一種陰招,不是他們認同的競選手段。

2020年大選競選期間,工人黨盛港集選區競選團隊於7月7日走訪選區,到鯉河大廈派發競選傳單,年輕居民紛紛邀他們拍照。工人黨候選人林志蔚(左一)、蔡慶威(左二)、辣玉莎(右二)與何廷儒(右一)與年輕居民合影。(聯合早報)
競選期間,一些人認為後劉程強時代的工人黨,必將失去講華語群體的支持。從該黨這次的表現來看,影響似乎不大。
在執政黨這一方,勤走基層的和才華出眾的候選人,得票率仍然非常高,仍受歡迎和尊重,除了李總理和尚達曼,還包括幾位議員,如陳佩玲和孫雪玲。
這場選舉的另一特點是:這是第三和第四代領導人交接之際,算是個分水嶺。
好些人覺得,第四梯隊原本應該是主持大局的主角,不過九天的選戰,他們更像是配角,沒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是否意味他們錯失一個機會,一個跟選民建立緊密聯繫的機會?
這必將成了一大焦點議題。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並且隨著媒體環境的改變,到了下屆大選,執政黨和第四代領導人勢必面對更為嚴峻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