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為日常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同時也潛藏許多陷阱和風險。近來的相關新聞就涉及電子銀行、假扮銀行與政府官員恐嚇、下載不明軟體盜取個人信息等網絡詐騙事件。
網絡詐騙手段繁多、無孔不入,有鑒於大多數年長者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因此容易讓詐騙者有了可乘之機。
為了提高年長者對網絡詐騙的防範意識,新加坡網絡安全局(Cyber Security Agency of Singapore,簡稱CSA)與《聯合早報》攜手合作,通過數場樂齡數碼學堂協助年長者提高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鑑別網絡安全性,避免落入網絡詐騙陷阱,安全上網。
zaobao.sg為此誠邀本地資深藝人金銀姬拍攝一支提防網絡詐騙的視頻,通過生動活潑的演繹展現常見的詐騙伎倆,幫助大眾尤其年長者輕鬆破解網絡詐騙的套路。
網絡詐騙案當中,釣魚(phishing)是其中最為常見的手法之一,目的是誘使受害者提供個人和財務信息。單從2021年12月至今年一月間,警方發現了1200多起涉及電子錢包的網絡釣魚詐騙案。以下六大跡象,能助你辨識釣魚手段。
1. 索取機密資料
冒充可信賴的機構,如政府官員或銀行人員,通過發簡訊、電郵、打電話或發送WhatsApp信息,要求或核對受害者的個人資料。
2. 承諾誘人獎品
詐騙者最常以中獎、高額現金、優惠折扣等伎倆設下釣魚陷阱。詐騙者會通過完成問卷、點擊連結等方式,要求提供信用卡或轉帳卡的一次性密碼。若遇到讓人「難以置信」的優惠,務必三思。
3. 沒有預料、突如其來的郵件
如果收到來歷不明或電郵網址可疑的郵件,請不要理會並將其刪除。詐騙者通常會以此「撒網」方式,等待魚兒上鉤,必須時刻提防。
4. 可疑的附件
請勿下載任何可疑的附件(例如.exe),它極有可能藏有惡意軟體,造成智慧型手機、電腦、平板的損害,包括資料被盜竊、破壞或遭刪除。
5. 使用語調緊急或帶威脅性的字眼
為使受害者能迅速墜入陷阱,詐騙者會使用急迫性的言辭讓受害者完成緊急指示與操作。
6. 不協調和具誤導性的信息
點擊連結或通過掃描二維碼登入網頁時,必須先確保網址正確。如果收到看似來自可信賴的機構(如政府或銀行)的電郵,不要急著回應,應先聯繫有關當局並確認發送人的身份。若心存疑慮,無法判斷網址或電郵是否可信,建議勿使用可疑電郵里的聯絡資料或打開網址連結以及回復電郵。
網絡詐騙層出不窮,一條簡訊、一通電話、一組代碼、一封電郵、一個連結,都有可能導致血本無歸,網絡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若心存懷疑,應立即向家人或朋友諮詢,或撥打反詐騙熱線1800-722-6688查詢。欲知更多防範騙案信息,公眾可上網到新加坡網絡安全局或Scam Alert網站查詢。
【本文由新加坡網絡安全局呈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