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公民」TOC主編許淵臣在個人面簿與TOC官方面簿都發了貼文,證實已經收到資媒局的陳述理由通知,並已通過代表律師回復。(海峽時報)
作者 紅螞蟻團隊
若想在新加坡經營時政網站,一大先決條件就是: 資金來源必須透明,絕不能有外國資金介入。
政府說,這是為了防止時政網站受到外國機構或資金的控制與影響。同時也為了確保新加坡的國內政治不會被外國勢力左右。
所謂時政網站,指的就是那些在線上推廣或討論與新加坡相關政治問題的網際網路內容供應商。
從當局看來,在本地還算有名的時政網站「網絡公民」(The Online Citizen,簡稱TOC)對此很不配合。

(網絡公民首頁截圖)
雖然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簡稱資媒局)屢次發出關於申報資金來源的提醒通知,並給予寬容期限,TOC卻通知資媒局,它並不打算履行這個法定義務。
資媒局前天(9月7日)發文告說,當局嚴正看待不遵守「廣播(級別執照)通知」條例的情況。當局已經向TOC發出通知,要求網站負責人為違規行為提供充分理由,否則當局將採取執法行動,但未進一步說明哪種執法行動。
先來看看雙方說法。 資媒局說法
向資媒局註冊的網際網路內容供應商都會提供資金來源信息保持透明,TOC沒有理由不遵守該規定;
TOC在2018年首次註冊時,曾遵守規定申報了資金來源;
但是2019年至今,TOC就沒能完全履行這一法定義務;
在2019年的申報中,TOC未能核實捐贈者身份和澄清有關外國廣告收入的不符之處;
資媒局在今年5月4日發出警告,但TOC對此卻置之不理。
資媒局在文告中說:
「外國勢力干預我國國內政治的威脅一直都存在。上世紀70年代,《東方太陽報》和《新加坡先驅報》這兩份報紙就因為從外國來源獲取資金,發表了試圖破壞新加坡建國努力的文章。我們也經常看到有報道稱,外國勢力與他們的人員在其他國家收買了政黨及個別政客,企圖影響當地的政治。」
「我們需要謹慎,因為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平台的盛行,使得外國勢力更容易影響許多人。」
TOC的說法

TOC的主編許淵臣。(海峽時報)
TOC的主編許淵臣在個人面簿與TOC官方面簿都發了貼文,證實已經收到資媒局的陳述理由通知,並已通過代表律師回復。許淵臣也上載了七張信件與附件的截圖,稱:
「資媒局並非要求TOC公開資金來源。資媒局是在質問我們:你為什麼向訂戶收取訂閱費?對TOC來說,訂閱費的做法並不新,我們自2015年就提交訂閱費記錄給當局,資媒局一直都沒有提出任何問題,直到2020年。」
許淵臣總結說,只要不用提交訂閱費信息,TOC就可以提交申報,但資媒局不同意。許淵臣於是將資媒局的做法定義為「完全無法合理化的騷擾」。
「資媒局的行為是在騷擾和恐嚇新加坡的自由媒體。新加坡一直都牢牢抓穩電子金融交易記錄,政府不可能不清楚我們的資金來自哪裡。整個執照制度只是想在那些捐助者和訂閱者心中引發恐懼,阻止他們支持新加坡的獨立媒體。」




華文與英文媒體的網民反應有落差
這則新聞在英文媒體上明顯熱度較高,華文媒體的網民對此不冷不熱,留言平均少過5則。
反觀英文媒體,留言有數百條,很多批評道:既然沒什麼需要隱瞞,為何不上報?更何況,TOC平日裡一再呼籲的就是問責制與透明公開的信息,為什麼這次卻言行不一致?


TOC向來是異議論政平台,不時偶爾「鐵齒」一下,因此平時吸引不少新加坡人的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