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新加坡電動汽車業的發展
南洋理工大學日前宣布
已與韓國現代汽車集團
簽署了一系列協議
雙方將開展一系列聯合研究項目
專注於開發電動汽車
雙方合作的詳情
據悉,雙方的合作項目中注於工業4.0技術,旨在開發能將傳統汽車製造設施轉變為最先進工廠的解決方案。共有四個在本月進行的試驗項目將初步探索人工智慧和增材製造。
為了確保純電動汽車的質量,其中一個項目著重開發用汽車處理圖像的機器學習算法。
在工廠內運用人工智慧圖像處理感應器,能夠幫助檢測製造過程中出現的缺陷和異常,確保最終產品的高度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一個項目則是將3D列印跟電動汽車製造結合。研究人員將探索使用3D印表機製作汽車零部件,以及如何在智能工廠中運用這項技術。這將為智能製造的願景跨出一步,讓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定製汽車模型。
南大校長蘇布拉·蘇雷什(Subra Suresh)說,南大和行業密切合作十分重要,能夠為現實的問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
「 這次與現代汽車集團的合作建立在南大在增材製造、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以及大數據等領域的核心優勢上,為汽車行業、新加坡和全球造福。
現代汽車集團社長兼首席創新官池永朝則說:
「現代汽車集團新加坡創新中心(Hyundai Motor Group Innovation Centre in Singapore)希望為未來的移動行業創建一個開放式創新的生態系統。我們將加強與南大的合作,開發先進的解決方案,以徹底改變未來的移動價值鏈。」
現代集團創建汽車創新中心
此前,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決定斥資4億新幣,在新加坡建立一個創新中心。
據悉,創新中心位於裕廊創新區,占地4萬4000平方米,相等於35個奧林匹克游泳池的面積。建築面積達2萬8000平方米,預計2022年底完工。到2025年,這座創新中心的產能能夠達到每年製造3萬輛新能源汽車。
現代汽車集團表示,創新中心將致力於研髮結合人工智慧、資訊與通信科技及大數據等先進科技,實現創意潛能。
此外,創新中心還將探討「電池即服務」(battery-as-a-service)等出租電池的新商業概念,改善用戶使用新能源汽車的體驗。
新加坡電動汽車的發展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新加坡當下的汽車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需求非常大。
為此,新加坡政府此前出台一系列激勵計劃來推廣電動汽車,新加坡運輸部長表示,從耗油量大的燃油車轉向電動車會減小碳排放,新加坡的城市規劃非常適合電動車的「快速生長」。
據悉,2021年2月,新加坡上調汽油稅大力推行綠色出行和環保政策,並承諾將在5年內為電動車計劃提供3000萬新元(1.45億元人民幣)的補貼資金,還將電動車的道路稅率降低40%。

特斯拉此前宣布進軍新加坡
從2022年1月起對電動汽車取消5000新元的最低附加註冊費,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最多可獲得2萬新元的補貼。
此外,新加坡政府計劃在2040年為所有的公交車實現電動化,並淘汰化石燃料驅動的車輛。從2025年起不再允許柴油動力的汽車或出資車進行註冊。2030年使公共停車場和私人場所的充電樁數量達到6 萬個。2040年,新加坡將全面淘汰燃油車。
除了新加坡政府層面的支持,期望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也能得到更多財務支持,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有興趣購買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的爭議 搜索
在新加坡政府大力扶植電動汽車發展的背景下,電動汽車看似前途大好,但電動汽車在新加坡卻是爭議不斷。
1 碳成本
電動汽車的偽環保問題,在汽車業和環保團體一直有爭議。電動車行駛時零排放,但往往忽略了發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新加坡政府度量車輛碳排放是「從油井到車輪」(Well To Wheel),而一般國家所用的車輛排放標準「從油箱到車輪」(Tank To Wheel),所得的數字當然不一。
2 回收問題
電動汽車用鋰電池,無論在生產、用後棄置的過程對環境造成極大傷害。而電池令汽車重量大增,車身採用其他稀有金屬製造,從稀土中經多次濃酸處理,對環境的破境無法逆轉。電動車亦恐怕難做到真正環保。
效能下滑的電池可以組合成儲電系統(第一階段回收),但電池終究會報廢,屆時得依賴回收利用系統。
目前,電動汽車的電池主流材料為鋰,還添加了鈷、錳、鎳,這些有價值金屬回收難度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