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席「伍連德醫生紀念展」開幕的嘉賓合影
2019年底開始的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至今仍未終結,在這長達兩年多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無數前線醫護人員無私奉獻,辛勤工作,抵禦了一波又一波疫情的來襲。2022年6月23日,新加坡—中國(新中)友好協會和醉花林俱樂部聯辦、哈爾濱醫科大學協辦的「伍連德醫生紀念展」在醉花林俱樂部四樓展覽廳隆重開幕,此展覽是為了紀念公共衛生學家、檢疫和防疫事業先驅伍連德醫生,同時也向全球前線抗疫人員致敬。
此次展覽是由新中友好協會會長潘國駒教授,帶領學術主任嚴孟達、副會長駱錦地、秘書長黃延輝,以及副會長王勇誠、副會長黃選民和展會協調委員盛耿傑共同策劃。展覽的內容包括伍連德醫生的生平、學術貢獻與文化遺產、家庭文化與文化傳承等,讓公眾通過豐富的圖片和資料,多方面了解伍連德。展覽一連展出4天,6月26日結束,吸引了不少公眾到訪參觀。
伍連德博士是世界現代醫學的先驅者,國際公認的公共衛生學奠基人,著名的預防醫學家、醫學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是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一代楷模。他於1879年出生於檳榔嶼(今馬來西亞檳城),1896年獲英女皇獎學金赴英國劍橋學習,1903年獲得劍橋醫學博士學位,時年24歲。1907年,他受袁世凱邀請回中國供職。1910年,東北爆發鼠疫,伍連德被清政府委派為全權總醫官,赴東北組織防疫。他採取了多種防治措施,在很短的時間內撲滅了瘟疫。他採取的這些措施,比如發明伍氏口罩,用口罩防護,隔離病患和疑似病例等,沿用至今。1912年他在東北設立了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防疫機構——東三省防疫事務管理處,參與創建了中國多家醫院,比如北京中央醫院(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及醫院、東北陸軍軍醫院、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今哈爾濱醫科大學)。1927年,他被國際聯盟衛生組織授予「鼠疫專家」的稱號,1935年又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伍連德攜家眷回馬來西亞避難,定居怡保,開設私人診所,懸壺濟世。1960年,伍連德在檳城新居逝世,享年81歲。
此次展覽也深入梳理了伍連德與新加坡的珍貴緣分。他與同為英女皇獎學金得主的來自新加坡的林文慶和宋旺相交情甚好,他們三人共同主編了在新加坡出版的英文刊物《海峽華人雜誌》,提倡科學思想,被譽為「海峽三傑」。1903年8月底,伍連德博士畢業返回馬來亞,停留新加坡時拜訪林文慶,在林文慶的住所遇到了林文慶妻子黃端瓊的妹妹黃淑瓊,一見鍾情。黃淑瓊是著名僑領黃乃裳的女兒。兩年後,伍連德在新加坡的美以美教堂迎娶黃淑瓊為妻。伍連德曾多次在新加坡停留,停留期間發表演說,舉辦座談會,廣受歡迎。二戰結束後,他往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更為頻繁。他定期到新加坡探望在馬來亞大學(新加坡大學前身)讀書的長女伍玉玲,並參與新加坡學界的活動,還捐獻了部分重要的藝術收藏品和書籍。
(作者為本刊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