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頓園:保留海港城市的記憶

2023年04月11日   •   8550次閱讀

喧囂的廣東民路市區邊緣,艾弗頓園(Everton Park)和相鄰的史波蒂斯兀園(Spottiswoode Park)相對靜謐,約20座組屋跟周邊的老房子共生。組屋底層多數是傳統商店和小餐室,近年來多了年輕人的創意工坊,英國「Time Out」媒體將這一帶列為2022年全球最酷的街道之一。

▲艾弗頓園原為港務局員工的住所,後來這些單位重新規劃為公共組屋

艾弗頓園原為港務局員工的住所,於新馬合併時期奠基興建。1979年翻修時,政府將這些單位重新規劃為公共組屋。如今附近的箱運碼頭全自動化,跟半個世紀前勞工密集的年代不可同日而語。艾弗頓園見證了「新加坡生命線」最重要的轉型階段,保留著海港城市的昔日記憶。

蒸汽船的誕生和蘇伊士運河開通,促進了東西方遠洋貿易。一個半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船隻在岌巴海港停泊、轉運、添置煤炭和燃油。昔日的新加坡港務局、市議會和改良信託局是本地三大僱主,熙來攘往的輪船為本地人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

不眠的海港一個甲子前實行日夜輪班制,政府決定在艾弗頓園和布萊坪(Blair Plain)為海港員工建造住房,方便他們上下班。布萊坪員工宿舍俗稱「2號門」,也就是丹戎巴葛火車站對面丹戎巴葛分銷園(Tanjong Pagar Distripark)一帶。1968年這些宿舍落成,三幾年後,時任總理李光耀敦促海港員工別把這些單位當作永久住宅,由於他們退休後無法繼續住在宿舍,必須提早為晚年生活打算。80年代中葉,受影響的布萊坪居民全部安頓到各組屋區。

史波蒂斯兀園

19世紀初,歐洲和華人商賈已將史波蒂斯兀園一帶發展為豆蔻種植園。目前史波蒂斯兀園的25層點式樓房,是上世紀70年代為港務局員工建造的私人公寓,採用的是建屋局4房和5房式組屋設計。由於當時員工覺得這些公寓的售價太過高昂,造成許多單位空置,最終所有屋子都交給建屋局管理。

▲艾弗頓園地形圖(根據2022年谷歌地圖繪製)

史波蒂斯兀園以查理·史波蒂斯兀(Charlie Spottiswoode,1812-1858)命名。這位英國商人跟當時的上流社會一樣喜歡養馬,與一群業餘賽馬愛好者成立新加坡體育俱樂部,向政府申請花拉公園一帶的土地定期賽馬,這是跑馬埔路(Race Course Road)賽馬場的起源。福康寧山的基督教墳場有兩排磚牆,史波蒂斯兀的墓碑鑲在其中一面牆壁上,大家到福康寧山散步的時候,不妨考考自己的眼力。

布萊坪保留區的特色建築風情

▲布萊坪保留區

布萊坪保留區是個融合中國、馬來和歐洲設計元素的店屋和排屋組成的建築群。中式建築風格體現在個別元素,例如門前庭院規劃、斜屋頂末端的圓形屋檐、窗戶上方的蝙蝠翼形通風口、以龍鳳和花草為圖案的彩色陶瓷片門楣等。馬來風格可見於屋檐的木製網狀結構、楣板和欄杆設計。歐洲的影響力則體現在法式窗戶、百葉窗、馬賽克地板、牆面裝飾瓷磚、科林斯式壁柱和威尼斯式門廊。

▲艾弗頓路27和27A的外牆用磚塊砌成圖案

20世紀初,這裡已經出現裝飾華麗的建築。個別業主選擇最新的技術來提升他們的房子,一直持續到60年代,導致出現不同風格的外牆和建築形式。例如布萊路19號排屋,有個裝飾華麗「晚期風格」的前院,而艾弗頓路27/27A用磚塊砌成圖案,形成獨特工藝與藝術裝飾風格的混合體。

▲史波蒂斯兀園路66號

或許最叫人驚訝的是:一些最早期的建築仍然存在。例如史波蒂斯兀園路66號,原來的裝飾門面是由模擬磚、書法和傳統花鳥畫面組成的中式壁畫。它可能是目前新加坡唯一最完整的,也是最原始的19世紀裝飾藝術風格的店屋。

巴韋安人的落腳處

巴韋安人是這個地區早年的少數族群之一,居住在艾弗頓路40號的棚屋(Pondok)。棚屋的社會功能類似於華社的會館與估俚間,用來接濟來到異地且舉目無親的族人,為他們提供短期住宿、社交與宗教場所,直到他們有能力獨立生活。

▲巴韋安人是這個地區早年的少數族群之一,居住在艾弗頓路40號的棚屋(Pondok)

巴韋安(Bawean)島位於爪哇東北部,島上居民的傳統就是「跑江湖」。他們四海為家,累積豐富的航海知識,不惜離鄉背井到異地他鄉尋找財富。每逢交易的季節,這些商人到各個商港逗留數月,換季的時候才隨著季候風回家。每次成功的回航都會提高這些商人在社群中的地位,豐富的閱歷使他們的探險故事變得更加神奇,吸引一波又一波的村民離開家鄉,到馬來群島各地,包括新加坡賺取第一桶金。日據時期,一些巴韋安人甚至因為飢餓,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定居。

土生華人與傳教士剪影

尼路157號的峇峇屋博物館結構華麗精緻,外牆有傳統剪粘瓷片裝潢,門楣掛著「種盛」匾額,寓意後代昌盛。這棟連內部裝飾都保存良好的峇峇屋,讓我們對海峽華人歷史和文化有進一步認識。原屋主黃敏是一名造船業大亨,19世紀中葉便在此處開枝散葉。多年以後,馬來西亞馬華公會發起人陳楨祿的女兒陳金蕊從黃敏的後裔手中將屋子買過來,捐獻給國大作為研究用途。

峇峇屋博物館對面的警察廣東民大廈(The Police Cantonment Complex),跟前花菲衛理公會女子學校(Fairfield Methodist Girls』 School)維多利亞時代原建築結合成一體。學校的創建,與來自澳洲的女傳教士蘇菲雅修女(Sophia Blackmore)的誠意划上等號。

▲維多利亞時代落成的前花菲衛理公會女子學校,如今成為警察廣東民大廈的部分建築

蘇菲雅於1887年來到新加坡前先學會馬來話,跟印度籍基督教徒成立美以美女校(Methodist Girls』 School,原名Tamil Girls』Sch-ool),隔年在陳恭錫和娘惹文(Nonya Boon)的支持下,在吉寧街(Cross Street)娘惹文的住家創校,鼓勵土生華人送女孩入學讀書。對於土生華人重男輕女的觀念,蘇菲雅回憶道:有些母親告訴她,我們不要女兒學會自立,如果女兒跟兒子讀同樣一本書,女兒一定會學得更好,兒子學不到東西。女兒沒有讀書看起來很笨,不過無所謂,兒子一定要看起來聰明。蘇菲雅在本地居住40多年,為文化教育奉獻一生。

帶動城市發展的海港

▲昔日的丹戎巴葛火車站正在為預計三年後開放的地鐵環線廣東民站大興土木。背景的史波蒂斯兀園高樓,初落成時原意是出售給港務局管理層的私人公寓

1932年,新加坡火車站第18站(丹戎巴葛火車站)在填土地帶落成,原來的構思是提供無縫海陸物流網,貨物下船後由火車載送到馬來亞各地。火車站正門的四尊大理石人物雕像,代表農業、商業、運輸和工業四大昔日馬來亞的經濟支柱。二戰結束後,全球航運重新啟動,由於岌巴港和船塢設備落後,船主選擇到香港停靠。「雙城記」的激烈競爭,迫使新加坡重新思考海港的發展方向。

箱運碼頭的第一個深水泊位於新加坡獨立翌年開始建造,當時散貨船的運載率占全球海運市場的9成以上,貨櫃船的載貨量則少過3%,全亞洲沒有一家航運公司承諾為歐洲遠東航線建造貨櫃船。投資自動化箱運碼頭設施費用高昂,可能讓一些工人失業,而且未必帶來經濟效益,因此是個相當艱難的決定。政府聽取時任首席經濟顧問溫斯敏(Albert Winsemius)的建議,做出建造第一批貨櫃設施的大膽決策。

1972年,新加坡比香港早幾個月開放貨櫃碼頭。第一艘停靠的貨櫃船MV Nihon號從荷蘭鹿特丹抵達新加坡,此後貨櫃船成為全球的作業標準。科技改變了貨運流程,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奠定新加坡港口的地位,跟全球600個商港連接,每年處理3000多萬個貨櫃。

再過20年,岌巴港將由正在興建中的大士港口完全取代。這是繼發展箱運碼頭後,重新思考未來的藍海機遇的成品,亦為運作了兩個世紀的市區邊緣的海港畫上休止符。

至於丹戎巴葛火車站,後來成為來往馬來西亞的啟航點。火車載來各城鎮的聯邦工友,以及將新加坡視為未來希望的聯邦學生。2011年6月30日晚,最後一趟南下火車駛入丹戎巴葛火車站,過去只有在農曆新年前,遊子歸家時才出現的人潮紛紛舉起相機,捕捉火車入站的最後一刻。留不住的花樣年華,擋不住的世事變遷,火車軌跡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一段生命的記憶。如今火車站地帶正在大興土木,準備3年後以地鐵環線廣東民站的新客運姿態重新出發。火車站大廈可能發展成商業中心,為城市保留火車站的時代印記。

丹戎巴葛分銷園展館

隨著箱運碼頭逐步往西遷移,新加坡美術館在空出來的丹戎巴葛分銷園設立展館,為粗線條的船運業注入藝術的清流。

▲新加坡美術館在空出來的丹戎巴葛分銷園設立展館

近年有好些外地的當代美術館將舊工業大樓改裝成展覽館,同樣的,在本地富有歷史厚重感的碼頭欣賞當代藝術,相信是個別開生面的體驗。

▲丹戎巴葛分銷園頂樓,可觀賞岌巴港2號門(碼頭)的全自動化運作

展館的設計概念,就是一件獨特的當代藝術品。美術館的入口設在升高卸貨台,館內以海運與倉庫常用的木棧板(pallet)造型的接待櫃檯與長凳跟訪客對話。常設展館以南部島嶼與海港變化為創作靈感,後方的出入口則面向箱運碼頭,把海港的景色引入室內。若腳力好,不妨考慮爬上5層樓梯,觀賞平時難得一見的海港運作。

當造船業走下坡時

艾弗頓園第1座組屋有家30多年的老店鋪——以紅龜粿打出一片天的「吉祥食品」,俗稱「吉祥紅龜粿」。卓寶植夫婦採用娘惹糕點的做法,運用從聯絡所學到的手藝調製出自己的風格,亮點是紅色外皮使用上等糯米粉、椰漿、白糖和食物顏料,並堅持手工製作來控制外皮的厚度與口感。

▲吉祥紅龜粿背後有個因造修船業進入低潮而轉型的勵志故事

卓寶植原本承包船廠的燒焊工作,隨著上世紀80年代造船業周期性走下坡,只好孤注一擲改行做紅龜粿。為了保證品質、衛生和食物的原味,製作紅龜粿的蒸豆、炒花生、揉皮每一個環節,他都堅持自己動手。早年紅龜粿大多用來拜神或滿月做壽,如今已經成為朋友聊天或家庭聚會上的小吃。可見傳統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創新,既能保留歲月痕跡,又能展現生命活力,就像整個艾佛頓園與周遭環境的風貌一樣。

參考文獻:

[1]「Blair Plain Conservation Area」, https://www.roots.gov.sg/places/places-landing/Places/surveyed-sites/Blair-Plain-Conservation-Area accessed 1 August 2022.

[2]Hadi Osni, 「The Baweanese Po-ndok: Pondok Tampilung」, http://www.berkeleyprize.org/endow-ment/the-reserve?id=2395 acc-essed 16 August 2022.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498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