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協會今年成立50年,接下來將會在網絡購物、高額預付金、不公平交易、價格比較和個人貸款五大方面,繼續保障消費者權益。
昨天慶祝上任100天的消協會長楊益財在消協網站上發文,回顧消協過去50年的成就,以及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楊益財指出,網上購物過去幾年越來越受歡迎,疫情期間更是快速增長,但有調查顯示,約四成的本地消費者對於網購又不好的經歷。消費者協會在2020年1月至2021年月之間接獲的投訴當中,就有五分之一涉及網上購物。
其中,消費者指出運費、價格和運輸時間都有改善的空間。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CCCS)的調查也顯示,每三名網購者中就有兩人曾碰過不公平交易手法,例如虛假限時折扣和促銷。不少消費者也面對個人和付款信息被黑客盜取的風險。
楊益財說:「為了應對這些問題,我已經指示消協和本地主要網絡購物平台接觸,為消費者制定合理的糾紛解決框架。雖然說我們無法徹底出去糾紛,但是我們能幫消費者更快更公平地解決糾紛,長期下來可建立消費者和平台之間的信任。」
消協也將增強對高額預付金的保護,確保消費者在簽訂裝修配套、健身房會員、或旅遊配套時,他們所預先支付的費用可以獲得保障。為避免消費者因高壓而簽訂配套,消協也將建議美容美髮和按摩業者在消費者購買高額預付金的產品和服務時提供五天的冷靜期。
雖然消費者在消費者公平交易法令下獲得保護,但楊益財表示,消協希望能更快杜絕不公平交易手法,以減少受害者人數。消協因此將設立網絡論壇,讓消費者分享對產品和服務的反饋,以提醒其他消費者一些企業不公平的交易手法。
消協也分別在2019年9月以及去年1月推出「省錢之友」(Price Kaki)和「Fuel Kaki」應用,讓消費者貨比三家,協助他們在購物和打油時做知情的決定。省錢之友應用自推出後下載次數超過7萬6000次,消協有意擴大應用的涵蓋範圍,讓更多消費者受益。
消協另一個關注的重點是年輕消費者的債務問題,不少金融機構通過誘人的「先買後付」分期付款配套吸引年輕的消費通過借貸消費,從而造成過度和衝動的消費以及債務問題。消協呼籲當局檢討本地無擔保信貸,要求零售商提醒消費者分期付款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