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近期上漲,但新加坡政府不會少收燃油稅或提供津貼,以免變相資助駕駛私家車的高收入群體。不過,該國還是會通過其他方式更直接有效地幫助弱勢群體。
多名議員詢問政府是否能少收或暫時不收取燃油稅,或為駕車者提供路稅回扣。不過,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昨天在國會發表部長聲明時說,這麼做就等於為私人交通提供津貼,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他進一步解釋,每10戶家庭只有少過四戶擁有私家車;收入處於最低20%的家庭中,每10戶只有一戶擁車。若為私家車提供津貼,受益的只有高收入者。
「削減燃油稅也意味著一些津貼會回流到生產商和供應商身上,由於油價的跌幅可能不相當於稅務的減幅,消費者就無法受益。更重要的是,這些津貼無法鼓勵公眾改用更節能的交通工具,這是我們可持續生活計劃的一個重要部分。」
至於受油價上漲影響的德士、私召車和送貨司機等,黃循財說,業者早前宣布收取額外費用,協助司機承擔一部分成本。這些業者也與油站合作,讓司機以較低價格添油。收入受影響或需要經濟援助的司機,也可向社會服務中心、民眾俱樂部或自助團體尋求援助。

黃循財
過去五年來,新國每年平均收取約9億2000萬元的燃油稅,這筆收入會用來津貼公交成本等可讓新加坡人直接受益的項目。黃循財在回答議員穆仁理(武吉巴督區)有關調整油稅的補充提問時說,要放棄這筆財政收入時要謹慎而行,尤其是我國在收入方面正面臨不小的挑戰。
議員謝曜全(裕廊集選區)則在補充提問時說,不少必需品和服務須用到柴油,他希望政府能津貼這些產品和服務。
對此,黃循財答覆說,柴油稅本來就不比燃油稅來得高,其次,徵收汽油稅是為了鼓勵更多人改用較潔凈能源的交通工具,如果提供津貼,就會影響我國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他認為,更有效的辦法是直接幫助受影響的群體,應付成本上漲的壓力。
「我們會繼續關切家庭住戶的利益,也會密切觀察德士、私召車和送貨司機等群體的收入和利益,我們會通過其他方式更直接有效地幫助有需要者,而不是減稅。」
新聞:《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