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肩負著土地高效利用、歷史空間盤活、人文記憶再生和社交活力重塑的可持續發展使命。
如何讓城市及市民過去和現在的記憶在空間載體中延續下來?
如何將加強文化傳承和身份認同作為城市發展的優先事項?
如何駕馭遺產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微妙的平衡?
這些都是城市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
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
回顧新加坡的城市發展,建國總理李光耀曾經表達過,很慶幸新加坡在有機會重新開發這座城市的時候抓住了機會,同時,面對城市中的大型建築遺產如富麗敦大廈等,也將它們保留了下來,而非用於新項目建設。
這對於新加坡隨後進行的城市更新及保護計劃,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提升行業能力
新加坡力圖確保受保護的建築繼續成為其獨特城市景觀的一部分,以展示新加坡的文化多樣性和豐富的歷史遺產。
同時,通過其獨特性的展現提升經濟價值,使歷史建築也成為受重視的個人和社區遺產,成為備受追捧的投資。

植根於過去的現代化未來

新加坡河沿岸的摩天大樓和店屋
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新加坡缺乏腹地,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變得尤為重要。
為此,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在新的保護理念下,通過明智的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設計,重新構想了城市景觀:以低樓層、低密度的文化歷史街區代表「山麓」為基礎,增添新的高層建築和高密度開發項目作為「山」,創造新加坡高低起伏的新天際線。
同時,在保護歷史建築時也保持對空間功能的審視,以便在必要時為其賦予新的角色,為這些「山麓」創造在新時代蓬勃發展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