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鳥器裝有大片黃色網狀的網籠。(受訪者提供)
居民喂食引鳥來,當局設「傘網陣」捕鴿。
住在聖喬治路(St George’s Road)第11座組屋的熱心讀者林女士(58歲,主婦),日前撥電《新明日報》24小時熱線通報,指在組屋樓下的露天停車場看到,當局放置一個黃色傘狀的網籠在停車位之間,還有人在一旁觀察。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設計,網籠下面還放了像似麵包屑的食物,引來許多鴿子覓食。」
她繪述,有兩名身穿黑色衣服的人坐在一旁觀察,有人經過要拍照時,兩人勸阻並請他們離開。
「不過到了下午約3時,網籠已被取走。」
她說,該處的鳥患問題已持續三四年,她還常看到樓下停車場地上留有麵包屑,引來逾10隻鴿子覓食,相信是有人喂食而造成。
「有當局人員一年前上門,拿著一張印有女子喂鳥的照片,問我是否認得該女子,不過照片太模糊,我認不出。」
國家公園局野生動物管理與外展處長侯俊明受詢時回復,由於上述地點的逾50隻鴿子造成衛生隱患及不舒適環境,導致許多民眾也對此反饋。
他也說,原鴿(Columba livia)不是本土品種,而是從外部入侵我國的鳥類,它們的糞便會污染環境,造成不衛生與其他麻煩,如弄髒衣服。喂食鴿子殘羹也會吸引其他害蟲如老鼠來覓食,這會帶來病毒傳播以及危害公共健康的風險。
當局採用科學方法來管理入侵鳥類,這包括去除人類提供的食物來源、改造棲息地、數量控制策略,例如捕殺以及了解害蟲鳥類的種群生態學,如它們的棲息方式和動態。
當局已在勸阻4喂鳥者
侯俊明表示,當局鎖定四名喂鳥者,目前正與他們接洽,勸誡他們停止喂食。
當局最近研究發現,野鴿70%的食物來源源自人類,而自從施行阻斷措施,當局就觀察到野鴿需要花更多時間尋找食物,休息時間因此減少,這對它們的繁殖能力造成影響,進而控制數量。
記者:劉麗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