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料營養等級標籤措施開跑約一年半來,衛生部共發現71起違規案例,大多數是包裝飲料沒標籤C或D營養等級,或是推銷被禁止打廣告的D級包裝飲料。衛生部對相關公司發出警告信,涉及公司已糾正標籤或移除相關廣告。
這家飲料供應商提供包裝飲料給零售商、酒店和餐廳等。業者嚴格管控包裝飲料,以符合當局設下的標籤規定。目前七成顧客購買較健康選擇的飲料。
業者觀察到客戶群要求各異,商家和機構等客戶較注重成本,個人消費者對糖分高低也較為講究,在營養等級標籤措施啟動後,較健康選擇飲料的需求增加約一成。
亞洲園食品業有限公司經理王祿賢說,剛開始是很辛苦,因為每個人都覺得低糖的一定是不好喝所以我們也是改良產品品質品質改良的話它的成本會比較高因為減少了糖就減少了口感,所以我們就必須把更好的更真的東西和原料放進去。
王祿賢表示2022年之前,公司只有不到十樣產品是較健康選擇,在營養等級標籤措施開跑後,短短兩年內,較健康選擇飲料已占據全公司的約八成產品。在銷售量方面,在2022年之前,只有約兩成是較健康選擇,如今已占約七成,顯示消費者的選擇已有明顯改變。業者目前也正在研究,希望可通過機器沖泡南洋咖啡,更好控制糖分,也保持一致。
這家在全島擁有50多家分店的泡泡茶專賣店,目前約兩成飲料列為C或D營養等級。
業者說,儘管如此大部分顧客會傾向半糖,因此實際糖分含量應該更低。
泡泡茶專賣店總經理文國強說,顧客還是會選擇加珍珠加不同的配料,不過他們的配料也有較健康選擇。通常中年或是年長者會傾向較健康選擇,不過較年輕一代比較不介意這些。
受訪營養師表示除了看標籤, 飲料成分來源也是關鍵。
百匯綜合醫療中心營養治療師吳舒寧表示,好像全脂牛奶的話,如果到超市去購買的,它的營養等級其實是C,但是它的等級會是C是因為它的飽和脂肪成分比較高,但是它是一個很好的鈣質來源,而且它還有蛋白質,不可只是單單看標籤購買,而且在做對比的時候需要對比相同的食物。
吳舒寧也表示,公眾教育還有待加強,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除了糖分之外,營養標籤也將飲料的飽和脂肪含量納入考慮。
另外,她也說,除了標籤,公眾也應該關注整體攝取量,不應該因飲料糖分較低就大量攝取,這樣也會導致一天的糖分攝入量超標。同時,她也建議公眾,如果想要吃水果的話,應該直接吃,少喝果汁,因為果汁需要大量水果來榨,含糖量也隨著飆高。
受訪營養師觀察到這項措施對慢性疾病患者的幫助更大,因為他們可根據標籤選擇含糖量較低的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