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剛到新加坡,就會發現無論是在網上填寫資料還是郵寄東西,基本所有地址都會有一個郵編,並且通過郵編可以快速找到地點方位。

那麼,為什麼新加坡這麼小的地方有這麼多的郵編?這些郵編究竟有什麼含義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01 新加坡郵編的發展史
1950年代:新加坡推出第一個郵政編碼系統,僅由兩位數組成。它將全國分為28個郵區,大多數郵件都是靠手工分揀。
1979年:四位數系統取代了兩位數系統,進一步將28個郵區劃分為80個分區。即便郵件量以每年6%的速度增長,但新加坡幾乎一半的郵件仍在手工分揀。

1995年:新郵政(Singpost)推出了我們今天仍在使用的六位數郵政編碼系統,新系統減少了17%的手動分揀量。原先的四位數系統只能覆蓋10,000個交付點,但新的六位數系統允許100萬個特定編號。
這個六位數的郵政編碼系統,前兩位數字保留自舊郵區的號碼,後四位則對應具體的交付點。如果是組屋區,交付點將使用區域編號。私人住宅和商業建築根據其所在街道的字母順序分配編號。這一郵政編碼的引入不僅大大提高了郵政服務的效率,還方便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導航和定位。
02 新加坡郵編的組成
儘管新加坡的國土面積不大,但政府為了提高郵政投遞的效率,設立了每一棟建築都有一個獨特的郵區號,郵政編碼系統甚至能夠精準定位到每一棟樓。因此在使用外賣和快遞服務時,系統通常要求輸入郵政編碼,以便準確識別目的地。用戶只需填寫樓層和門牌號,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新加坡的地址格式遵循以下順序:
樓房號/大牌號 (Block No.)
街道名 (Street)
樓層號 (Floor No.)
門牌號 (Unit No.)
郵政編碼 (Postal Code)
地址格式示例
獨立機構的大樓(新加坡國大醫院):
地址: 5 Lower Kent Ridge, Singapore 119074
樓房號: 5
街道名: Lower Kent Ridge
郵政編碼: 119074
組屋居民區(某HDB居民樓):
地址: Blk 38A Margaret Dr, #03-21, Singapore 142038
樓房號: 38A
街道名: Margaret Dr
樓層號: 3樓
門牌號: 21號
郵政編碼: 142038
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地址位於小區內,可能會包含小區名稱,例如:2 Jln Lempeng, Parc Clematis, #xx-xx, xxxxxx。
掌握正確的地址格式十分重要,在新加坡,銀行開戶、准證更新、學校或公司檔案填報等都需要提供準確的地址,以及被官方認可的「住址證明」。
如何獲取住址證明
住址證明就是你在新加坡居住地址的一個證明,能證明申請人合法有效的居住地址信息。通常包含了申請人的姓名、住址、日期以及發信人的抬頭。
最常見的住址證明有:
1. 租房合同;
2. 銀行信用卡帳單;
3. 電話帳單;
4. 水、電、煤氣、網絡寬頻繳費單等等。

銀行月結單

水電帳單

電話帳單
銀行帳單、水電帳單、電話帳單等文件上的地址一定要具體到樓層和房間號哦。
03 新加坡郵編的生活應用
在新加坡,郵政編碼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組合,它在多個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定位、導航、購房和個人信息管理方面。
打車與導航
由於新加坡的熱帶建築風格各異,郵政編碼對計程車司機和乘客的定位至關重要。郵編能夠精確定位到每一棟建築,因此在使用谷歌地圖時,輸入六位數的郵政編碼往往比輸入文字地址更為便捷和準確。

辦理戶籍與入學
在辦理戶籍、入學或房屋相關事務時,郵政編碼的填寫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小學入學政策中,郵編信息幫助學校快速確定孩子的入學資格,從而提高辦理效率。
購房/租房
自1950年起,新加坡劃分為28個郵區,這一概念雖然在郵政領域逐漸淡出,但在房地產市場仍然占據重要地位。這些郵區編號被廣泛用於數據統計和實際銷售,指代具體的地段位置。每個郵區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和特點,例如,烏節路地區就位於第9區。
本地郵寄服務
雖然許多公司已經轉向電子郵件和在線平台發送帳單和報表,但實體郵寄仍然存在,特別是對於正式文件如法律文件和標準發票等。儘管信件的使用量在過去五年中有所下降,但郵政服務依然是商業溝通的重要一環。

Singpost 新加坡郵政
更新個人信息
在新加坡,各大機構郵寄的重要信件都會以實體信件的形式郵寄給個人,因此要求個人及時更新地址。如果不及時更新,可能會導致錯過信用卡帳單、水電帳單、交通罰單等重要信息,甚至可能因此受到更高額的處罰。

居民樓下的信箱
根據新加坡《國民登記法》,身份證持有人在搬家後必須在28天內報告地址變更,否則可能面臨最高5000新幣的罰款或最高5年的監禁,或兩者並罰。
更新地址可以通過新加坡移民局(ICA)官網或ICA移動端完成。
結 語
通過及時更新郵政編碼和個人信息,我們可以更好地適應新加坡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轉給你身邊的朋友,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到剛到新加坡的小夥伴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