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伊始,新加坡降雨頻頻。尤其是過去周末,從1月10日就開始下了72小時的長命雨,本地多個地方也因此出現突發性淹水。
你可知道新加坡哪個地區最容易發生突發性淹水嗎?
根據公用事業局,以下六個地區最可能出現突發性淹水:
波東巴西區的有地住宅信立新村(Sennett Estate)
東海岸區的麥雅路(Meyer Road)
中峇魯
里峇峇利(River Valley)
武吉知馬(主要是鄰里的東邊)
女皇鎮
你也注意到了嗎?上榜的都是房價和租金較高的地區。
沿海地區因為擁有美麗海景,房價更高,但也更容易發生淹水事件。而且,這些地區通常是有地住宅地區。
先別笑紅螞蟻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但高端房產地區和洪水區之間看起來有些重疊。

2024年12月29日下午的強降雨,導致包括武吉知馬路一帶的路段淹水。人在新加坡的台灣藝人徐若瑄也受困在車裡一小時。(取自徐若瑄的instagram)
具體是哪些道路有發生突然性淹水的風險呢?(這些都是公用事業局曾發出警告的地點)
靠近亞歷山大路的澤維士路(Jervois Road)和主教門路(Bishopsgate)、靠近勝寶旺船廠(Sembawang Shipyard)的海軍部西路、美芝路(Beach Road)
勿洛南路、勿洛南一道
靠近樟宜路的競爭道(Chin Cheng Avenue)
聯邦道、 聯邦通道、女皇鎮
中央快速公路(CTE)靠近摩綿路(Moulmein Road)的叉路
花拉公園地區(包括湯申路、拉米獅街(Derbyshire Road)、花拉公園的草場
豐加地區、印度士路(Indus Road)
惹蘭百納安克巴(Jalan Benaan Kapal)、惹蘭勿剎地區、湯申路附近的惹蘭馬士和(Jalan Mashor)
巴西班讓的惹蘭默占波(Jalan Mat Jambol)
位於蒙巴登的惹蘭海景(Jalan Seaview)、丹戎加東南路
明地迷亞的惹蘭達曼(Jalan Taman)
位於喬治王道(King George’s Avenue)的人民協會總部
位於友諾士的蘭沙路(Langsat Road)地區
萬國路
靠近實乞納水道(Siglap Canal)的直落古樓H巷
立達路下段(Lower Delta Road)
瑪格烈通道、東陵路
麥雅路、炮台路(Fort Road)、東阿德路(Arthur Road)、馬格德路(Margate Rd)、蘭士格路(Ramsgate Road)、含羞草徑(Mimosa Walk)
位於范波洛路(Farnborough Road)的國防部樟宜軍營
梁彼德巷(Neo Pee Teck Lane)、巴西班讓路
新樟宜路上段 (再興胡姬園)
玫瑰巷(Rose Lane)
第2振美路(Second Chin Bee Road)
信立新村——培熙道(Puay Hee Avenue)、祥光道(Siang Kuang Ave)、運濤道(Wan Tho Ave)、惹蘭柬埔寨(Jln Kemboja)、桑樹道(Mulberry Ave)和惹蘭萬宜(Jalan Wangi)
靠近淡濱尼路的惹蘭德利地(Jalan Teliti)
史蒂芬路、巴慕樂路(Balmoral Road)
橋南路、北干拿路(North Canal Rd)、福建街上段、必麒麟街上段(Upper Pickering Street)、東海岸路上段 ((與巴布利道( Parbury Avenue)交界處)
滑鐵盧街(Waterloo St )、 亞峇街(Albert St)、明古連街(Bencoolen St)、布連拾街(Prinsep St)
錫安路(Zion Road) (少年旅總部)
坦白說,以上許多路名紅螞蟻都不太熟悉甚至是沒聽過,因為不住在這些高端地區,也很少在那裡走動。

過去兩天雨水連綿不斷,在地勢較低的劍橋路(Cambridge Road),1月11日有地住宅的居民在門外架起擋水欄,以防積水流進屋內。(聯合早報)
建於1980年代的房子最易受影響
這些被點名為「易發生突發性淹水」地區,除了「近水」,也是低洼地區。
新加坡自1980年代後期開始猛推防洪措施後,逐漸取得顯著成效。當時,當局對全島基礎設施進行更廣泛的改造,拓寬和加深排水網絡、提高低洼地區的道路,以及在河流和蓄水池建設排水溝和潮汐閘門。
80年代開始建設的建築項目也融入防洪措施。例如,位處低洼地區的項目會提高地基,並確保建築的地板高度高於一定的標準,防止洪水滲入。
私宅方面,這些措施逐步擴展到包括地下室的防洪設計(針對有地住宅)、透水鋪裝(permeable paving)以及用於吸收洪水的植被窪地(vegetated swale),同時也儘量在洪水低風險地區興建私宅。

位於金文泰圈的植被窪地,原本20米長的溝渠被改造成一片植被窪地,相等於一條自然溪流,能夠起到收集與排放雨水和地表徑流的作用,協助清除水中體積較大沉澱物。(海峽時報)
如今,新加坡一些地區已被市區重建局和公共事業局標記為易受洪水影響的區域,因此建築受到相應的監管,但這些信息在新加坡早期並不為開發商所熟知。
這也意味著某些較舊的房產類型,特別是1980年代前所興建的房產,例如低層公寓(walk-up apartments)或新加坡改良信託局(Singapore Improvement Trust,建屋發展局前身)的項目,更容易受到淹水損害和影響。
另外,位於低洼地區的地下停車場,也可能會受到洪水的嚴重影響,但受影響程度取決於該停車場設計。
在這些地區購買房地產時,應該要注意些什麼?
房地產平台Stacked Homes建議,住在這些地區的屋主或准屋主,可以考慮購買屋齡較新的房產,或建在高地上的項目、新建的有地住宅,通常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儘量不要購買配有地下室的有地住宅。
第二,裝修房子時,需要納入防洪設計。譬如,不要採用價格昂貴的實木地板,不然碰上淹水時就損失大了。也儘量選擇瓷磚地板,並選用較高的桌子,萬一淹水了還可以把貴重物品或家具堆放在上面。
第三,如果你住在容易發生洪水的地區,記得為房子購買財產保險。因為淹水發生時,可能會損壞家具和電子產品,就連水滲入電源插座的修理費用也相當昂貴。
另外,你也可能在這類保險下位為臨時存儲或住宿費用索賠,這在你清理住家期間可能會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