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改變職場工作形態,一項跨國調查顯示,超過八成本地雇員希望公司能落實某種形式的靈活工作安排,他們也更看重僱主能否給予心理健康支援。 大華銀行發布的「東協消費者情緒調查」數據顯示,近半的本地雇員已返回辦公室全天候上班,仍可居家工作的受訪者僅有7%,另外45%的工作模式屬於混合制或公司允許靈活安排。
這項今年6月進行的調查,在線上訪問了3400名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消費者。在受訪的1000名本地消費者中,836人有工作,其中85%希望公司能落實某種形式的靈活工作安排。
受訪者的年齡介於18歲至65歲,分為Z世代(18歲至24歲) 、Y世代(25歲至40歲)、X世代(41歲至56歲)及嬰兒潮一代(57歲至65歲)。

約七成的受訪本地上班族,滿意僱主提供的心理健康支援,但與本區域高達81%的雇員滿意程度相比,新加坡僱主在這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若以年齡層來看,已在職場多年的X世代,有38%不滿僱主給予的心理健康支援;Y世代及月收入介於6000元至1萬元的群體,則相對滿意僱主提供的支援,比率達74%。
詢及希望看到僱主提供什麼樣的心理健康或相關福利支援,本地雇員傾向有靈活工作時間(59%)、將未使用的年假折現(37%)、進修假(sabbatical leave,31%)、心理健康日(30%)和靈活工作量選項(29%)。
亞太地區的靈活辦公空間市場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並且大多數市場的租賃情緒仍然保持樂觀。截至今年3月底,該地區的靈活辦公空間總面積達到8700萬平方英尺,較去年9月增長了6%。
世邦魏理仕(CBRE)發布的一份行業報告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亞太地區的靈活辦公空間面積已達該區域總辦公面積的4%左右。此外,甲級辦公樓中的靈活辦公空間比率也有所上升,從2022年第三季度的3.1%上升至3.5%。

從行業來看,靈活辦公空間的前三大租戶分別來自科技公司(35%)、商業服務(16%)和金融相關公司(12%)。
新加坡一直是亞太地區的商業中心,其強勁的商業環境為靈活辦公空間市場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個國際商業和金融樞紐,新加坡吸引了大量國際企業和初創公司,推動了對辦公空間的不斷需求。
新加坡一直在推動創新和科技發展,這也在靈活辦公空間市場上得到體現。科技公司、初創企業和創新型行業對於尋找靈活、創意的工作環境的需求不斷增加,推動了靈活辦公空間的不斷擴張。
在當前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對於靈活性的追求成為了一項關鍵趨勢。許多公司更加注重靈活的工作空間,以適應員工需求的變化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靈活辦公空間在新加坡市場上得到了廣泛接受。

新加坡的靈活辦公空間市場擁有多樣化的供應鏈,從共享工作空間提供商到傳統房地產公司提供的靈活辦公解決方案。這種多樣性為租戶提供了更多選擇,同時也促使市場的創新和競爭。
新加坡政府一直鼓勵創新和企業發展,為靈活辦公空間市場提供了支持。相關政策的鼓勵和支持,包括財政激勵和創新基金,有助於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提供商進入市場。
新加坡的靈活辦公空間市場在持續增長中展現出樂觀的趨勢。由於強勁的商業環境、創新和科技的推動、企業對靈活性的需求以及政府的支持,新加坡的租賃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
目前,新加坡僱主可以自願採納靈活工作安排勞資政標準,幫助雇員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從而提高員工隊伍的敬業精神和生產力。人力部指出,僱主也可以從這樣的安排中受益,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萬餘企業已採納靈活工作安排勞資政標準,涵蓋百萬雇員!

本地至少1萬1000多家企業已採納靈活工作安排勞資政標準,涵蓋超過100萬名雇員。
人力部在文告中也說,新加坡正迅速成為超級老齡化社會,致使看護需求不斷增長和勞動力供應緊張。靈活工作安排可讓更多雇員兼顧看護責任和繼續工作或重返職場,重要性與日俱增。
有越來越多僱主落實靈活工作安排,以滿足雇員的工作與生活需求,從而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他們。然而,雇員也得明白,僱主必須確保企業業務能夠持續發展,在提供靈活工作安排方面仍須考慮各個企業的具體情況。
雇聯會期待新的指導原則可引導雇員負責任地提出靈活工作安排的請求,以及幫助僱主正確、公平地處理有關請求。這可以使我們的工作場所更靈活、包容與和諧。

冠病疫情暴發後,企業和雇員都見證了各種類型靈活工作安排的可行性與價值。許多企業繼續提供靈活工作安排,這有助於提高雇員的士氣和敬業精神,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只有僱主和雇員之間存在相互信任與理解,靈活工作安排才能發揮效用和持續下去,這需要各方努力培養信任與負責任的文化,以實現共贏。
靈活辦公允許個人更好地管理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可以更靈活地安排工作時間,適應個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對於這一點,公司和員工也可以根據需求來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