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篇「第一批免簽去新加坡的中產,已經破產了」的文章成了10萬+爆文。文章主要從旅遊者的角度來寫新加坡的物價之高、罰款之嚴。之後,一批在新加坡的本地博主,紛紛曬出本地價格親民的食閣、理髮店、巴剎等來反駁。
的確,新加坡人普通人一般不會去買10.5人民幣一瓶的依雲礦泉水,也不會冒著罰款500新幣(摺合2600人民幣)的風險在地鐵上吃東西。

但是,作為來新加坡快四年的居民,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最近這三四年,撇開旅遊,從長期居住的角度來看,新加坡的一系列變化讓中產紮根新加坡越來越困難了。我甚至懷疑——我們是來新加坡的最後一批中產。
下面從身份、物價、購房、教育四個方面說說。

身份
2024年1月,我們收到了新加坡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t,簡稱PR)獲批的消息,距離我們2020年來坡用了3年零5個月時間。根據某移民服務機構的不完全統計數據,有31%的人在拿到EP工作簽證後的1-3年時間內拿到了新加坡PR。因此,我們這個申請時長大概屬於中上水平。

來自某移民機構對客戶的不完全統計
補充信息:2023年6月,新加坡總人口達到592萬,其中公民361萬,占總人口61%,永久居民54萬,占總人口9%。

拿到PR後,我們在新加坡長期居住的計劃才算真正落地。作為一個將實用主義奉為圭臬的國家,新加坡對各個不同身份等級福利做了明確分等。
本國公民可以享受到源自李光耀時期的公共住房制度、全民醫療保險和免費義務教育,還能獲得新加坡政府「派糖」,即各類現金補助。而這些福利是工作簽證持有者所無法享受的。PR的福利則介於公民和工簽持有者之間。可以說,在拿到PR之前,外國人都是來「做貢獻、交學費」的,幾乎沒有福利可言。

即便如此,由於新加坡較高的薪資水平和優惠的稅率,還是有大批人申請新加坡工作簽證。在過去三四年間,新加坡政府把工作簽證的收入門檻一再調高,其中EP的最低薪資從2020年以前的3900新幣上調至4500新幣,2023年再次上調至5000新幣,明年1月後將升至5600新幣。
此外,政府還從2023年起開始實行EP工作簽證積分制,包括薪水、學歷、多元化和支持本地就業等四個主要評估項目,以及個人技能加分和企業創新/合作兩個額外加分項。這進一步加大了工作簽證的申請難度。

再說PR申請,因為沒有明確的指標,一直是一門玄學。一般來說,居住時長、收入、所處行業、家庭狀況、國籍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審批,但是沒有絕對。而對於中產家庭來說,長期持工作簽證在求職、購房、教育等生活基礎面上是不經濟的,只有拿到PR才能開始考慮長期在新加坡居住。

物價
來新加坡前就聽說這裡物價高,但是四年前當我們從法國巴黎搬來新加坡時,對照歐洲大城市的物價,感覺新加坡的物價也還能接受:日常的吃穿行(這裡指公共運輸)甚至比巴黎便宜,哪怕是房租也和巴黎不相上下。
然而,2022年疫情結束後,新加坡的物價全面上漲。
先看水的價格,最普通的1.5升瓶裝純凈水,從2020年的0.5新幣漲到了0.7新幣,漲幅40%。

價格最親民的食閣也漲價了。三年前,我還在感嘆,4新幣一頓的雞飯價格太感人了。如今一頓雞飯5-6新幣算很正常了。
2024年新加坡統計局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印證了我的感受。統計數據顯示,食閣的價格在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漲幅達到6%左右(新加坡統計局)。

圖源:新加坡統計局
這項調查在2019年-2023年食閣出售的常見米飯類熟食中,選取了雞飯、雞肉咖喱飯、叉燒飯、鴨飯、雜菜飯和鯖魚飯進行分析。雞肉咖喱飯和鯖魚飯的平均價格最高,分別為6.52新幣,而雜菜飯在所有熟食店中的平均價格最低,為3.82新幣。所有六種米飯類熟食的價格同比上漲了4.8%到8.3%,其中叉燒飯的漲幅最大,達到了8.3%。

圖源:新加坡統計局
過去三年中,新加坡公交和地鐵連年上調,最近的一次是2023年12月23日。這次的車資調整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漲幅,整體上調了7%,每趟車程上調0.10至0.11新幣。(來自PTC)
這裡就不提私家車的價格了,10萬新幣一張的擁車證已經勸退了大部分中產家庭。好在新加坡的公共運輸足夠便捷。

住房
房租是中產家庭來新加坡來做的「基礎貢獻」。雖然新加坡有8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建設的組屋,但是持有工作簽證的外國人是沒有資格購買價格相對低廉的組屋的,只能購買價格更高的公寓。
與此同時,2021年12月新加坡政府將外國買家購房印花稅從20%提高到30%,2023年4月再次上調至60%,杜絕了大部分外國人在新加坡投資房產的可能(超級富豪除外)。因此,外國中產在拿到PR之前,在新加坡只能租房。
新加坡的住房供給結構很大程度上規避了投機性炒房以及由此引發的房地產泡沫。然而,由於2020-2021年間大量工地暫停或延期,2022年後一度出現住房供給不足,再加上新加坡在疫情後經濟迅速復甦,導致了房價在短期內的快速攀升。
僅2022年一年,全島租金平均上漲了29.7%。這個漲幅和我們租住的公寓的租金的漲幅一致——在感嘆高房租的同時,我們也只好安慰自己,在剛來新加坡的兩年享受了一波相對實惠的房租。

與此同時,組屋和私宅的價格也一路高歌猛進。從2021年開始總價超過100萬新幣的組屋數量屢創新高。

私宅這邊,從2019年到2023年開始,房價累計漲幅達到30%。而中產能承受的中部其他區域和中部以外區域的漲幅高達29%和41%。


教育
中產是最重視教育的階層,可以說很大一部分中產來新加坡的原因就是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優質的雙語教育環境。
我們在新加坡體驗了兩年國際教育和兩年政府教育,了解了不同類型學校準入條件和學費的差異。
拿到PR之前,外國人身份的孩子只有通過國際學生入學考試(AEIS)才能進入政府學校就讀,否則只能就讀於國際學校,而國際學校的學費是政府學校的2-3倍。即便通過了入學考試進入政府學校,外國人需要支付的學費約是PR學費的3倍,而公民則可以享受幾乎免費的教育。
小學階段每月學費對比
2000-3000新幣
政府學校外國人身份
950新幣
政府學校PR
293新幣
公民
13新幣
可以說,教育是新加坡收割外國人的一把「鐮刀」,但是新加坡的教育質量還是過硬的。2023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於2022年進行的、三年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簡稱PISA)結果:新加坡學生在最新一輪的國際學生評估中表現優異,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項測試中重登榜首,使新加坡在全球81個參與評估的教育體系中排名第一。而中英雙語教育、中西融合的教育方式以及未來靈活多樣的高等教育出路,也使得新加坡成為成為中國中產父母們趨之若鶩的目的地。
作為一個奉行精英主義的社會,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教育,並且把最好的教育資源集中在了公立系統。儘管新加坡有一批頂尖國際學校,但是其師資力量和生源質量還是無法和公立系統的名校相媲美的。
因此,一般中產家庭為孩子設計的教育路徑是先讀國際學校,然後通過獲得PR身份進入政府學校,或者考AEIS進入政府學校。如果一直走國際學校的路線,那麼普通中產的財力基本很難支持。別忘了,除了學費之外,在新加坡課外班、補習班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這兩年新加坡持續上漲的物價和房租讓中產的教育投入壓力持續加大。
由於物價等生活壓力不斷上升,新加坡近年來出現了」少子化「,生育率到2023年下降至0.97。與此同時,65歲以上人口在過去10年里從11.7%增長至近20%。面對勞動力的不足,新加坡政府將會保持每年一定數量的永久居民以及新公民,以此維持新加坡整體人就業人口數量。
但是對於工作簽證和永久居民的批准,新加坡政府是有嚴格篩選和控制的。新上任的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表示,仍然歡迎外國專業人士來到新加坡,但「數量必須加以控制」,「絕不能像阿聯那樣,本地人只占總人口不到10%……我無法想像新加坡人成為少數族裔的情況。」
說實話,我真心不希望我們是最後一批來新加坡的中產,因為從這幾年我在新加坡結識的朋友看,同一階層經歷相似的朋友總是讓我更有歸屬感;但是基於我們在當地的生活體驗,也有必要對新加坡祛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游牧民族在小坡」)

HQ丨編審
游牧民族在小坡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