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第十三屆大選有什麼值得關注

2020年07月05日   •   6156次閱讀

國會制度的演變

新加坡的國會選舉源自英國西敏寺議會制。經歷了行動黨執政半個多世紀後,早已形塑與殖民宗主國巨大差異的體制繁衍。

(圖源:gov.sg)

雖說每五年舉辦強制性的全國選舉一次,得票過半者將得以組織政府,成立以總理為首的內閣來治理國家,但伴隨著國家進程,新加坡政治體制的演變與發展深具本土特色,例如集選區制度、非選區議員制度、與官委議員制度等舉措。

此次大選,引人注目莫過於因冠病疫情的來襲,讓競選形式和手段產生了巨大的不同,即停止政黨舉辦公開群眾大會,改而通過網上和電視廣播作為競選的主要平台與手段。由此引發的優劣勢與局限性,無疑將成為參選者必須接受的新挑戰,當然也是選民有待適應的新環境。

正如歷屆大選,隨著選民人數的遞增與居住地的演化,必然帶來的選區範圍改變。這次選民人數已從上屆的246萬增加到265萬3942人,其中就有近20萬是首投族。隨著選民的增加,國會議員人數也從上屆的89名增加到93名。與此同時,由於憲法的修訂,非選區議員人數從9名上升至12名。

當然,隨著人口的增加與選民居所的演化,帶來了選區的重新劃分。單選區從原本的11個增加到14個,4人集選區保留為6個,5人集選區從8個增加到11 個。原有的兩個6人集選區則被改為5人集選區,並由此分別延伸出一個單選區。

2020年第十三屆大選,就是在這種前所未有的新情況下舉辦,這會是一場怎樣的大選?它又將帶來怎樣的改變?無疑是眾人關注的焦點。

這次大選有什麼不同?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人們對這次大選顯然有著不同的著眼點和評論焦點。從朝野政黨到新舊媒體提名前的議論,就不難看出這種視角的不同。

顯而易見,看好行動黨將取得漂亮勝仗的大有人在。而持有這種看法的理由更是基於危機之下,選民求穩將成為選舉的主要政治意願。這樣的看法如屬實,也就意味著執政黨勝選在望,事態的發展真的會如此嗎? 就不能不追看,正式提名後的交鋒,備受關注的課題是什麼?誰能主導輿情走向?由此衍生的對決將如何影響朝野政黨的選情?

說實在的,所有這些,不僅意味著上述看法最多是選前的一種分析與研判,而真實的政治博弈才要上場。換言之,雖說選舉過程只有短短的十天,選舉結果真的不到最後往往誰也說不準。

對於如何看待這次大選,其實,如果聯繫當前國內外早已截然不同的因素,人們就不應忽視通過全國大選可能影響新加坡命運的新趨勢。

就筆者看來,對於這次大選,不僅要看到選情的進展,政黨的輸贏,更需關注由此引發的長期影響。為此,如能從國家、政治和社會三大層面檢視大選面對的情況與挑戰,或許將有助於我們對大選提供另一種宏觀視角的解讀。

從國家層面看

從國家層面看,相對過去,儘管同是大選,冠病疫情的爆發無疑已讓競選主軸有著鮮明的區別。這就意味著,疫情的肆虐導致的傷害,絕非過往國情所能比擬。

接下來的執政黨需要應對的困難和挑戰,也絕非平庸的政治人物所能勝任的。以此推論,這次的選舉,也就意味著,如何選出足以勝任帶領國家和人民渡過危機的強有力政府,已然成為超越政黨利益的國家議題。

而求取政治體制平衡的訴求無可厚非,也有其必要性,惟權衡緩急利弊,實應有輕重之分。換言之,選民追求的應是具有實質效應的政治,而不應局限於理念思維的展現。這也說明,相較過往的大選,選民有必要深思當下國家最需要的是什麼?

從政治層面看

從政治層面看,環顧近年選舉趨勢,已有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政治人物不惜代價,利用並通過分裂社會群體(階層、族群、歷史論述等)以實現奪權的目標。就像特朗普、蔡英文和馬哈迪先後贏得的政權都具有著這樣的本質。

面對這股新趨勢,新加坡是否會受到民粹和分裂主義政治的衝擊,不能不說是這次大選值得關注的走向。

從社會層面看

從社會層面看,近年來因外來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結構改變引發的差異,不論是貧富差距,還是流動性的滯後,又或者是冠病疫情造成的打擊,所形塑的社會階層新形態,確實面對隨時可被激化的可能。

因此,選舉的到來,政黨博弈的輿情導向是環繞著理性的論述還是為贏得選舉而趨向不惜分裂社群,也就變成是不容忽視的另一個面向。

提名後的選情需關注什麼?

既然是大選,人們當然會關注,選情將會如何展開?朝野為何能或會處於優勢或劣勢?這次選舉又將對新加坡產生怎樣的中長期衝擊和影響?

具體說來,有兩個維度可提供人們檢視選情的本質與功能。一是提名後各政黨競選陣容的戰略與策略考量;二是各政黨的競選政綱與輿情構建,凸顯一種怎樣的主軸與精神。

全面性的對決

6月30日的提名確定之後,證實了這是一次全面性的對決。

11個政黨總共派出192名(其中一名獨立候選人)後選人出征93個議席。新加坡前進黨派出24名候選人屬最多;其次是工人黨21名,民主黨11名占第三;其他依次是國民團結黨、人民之聲黨各10名;革新黨6名;紅點同心黨和人民黨 各5名;人民力量黨和獨立人士各1名 。

此次大選另一關注點是,反對黨圖籌組聯盟告吹後,提名顯示事前協商並無法完全避免出現三角戰。其中白沙-榜鵝集選區和先驅單選區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這樣的選情意味著什麼?它又有哪些看點?

從四點看執政黨布局

以執政黨選區的布局來說,有四點值得關注。

1、領軍人物的換將,如王乙康取代許文遠;陳川仁取代吳作棟;

2、陣地轉移的有楊莉明從碧山-大巴窯到惹蘭勿剎集選區;王瑞傑從淡濱尼到東海岸集選區;

3、新區攻防中的有孫雪玲出征榜鵝西單選區,黃志明掛帥盛港西集選區;

4、強弱有別體現在不加強對阿裕尼集選區的競爭力度;不放棄可能失去勝算的東海岸集選區,以及由2位部長領隊強力守住西海岸集選區。

如此陣勢凸顯行動黨的布局,既不處處以強制強,卻堅守不讓對手有強攻勇奪陣地的機會。換言之,即具有為贏得席位考量也為多得選票作想的一種意圖在席位和得票率皆有斬獲的謀略。

從三點看反對黨布局

反觀反對黨陣營,概括說來,也有三點值得注意。

1、領軍人物的無形交鋒。多年穩居反對黨老大的工人黨,面對新加坡前進黨的異軍突起,多年經營候選人盡然不及後者,無疑讓人另有所思。劉程強的引退,改以畢丹星領銜上陣,也不失為阿裕尼集選區保衛戰的另一看點。

2、陣地轉移當然要算民主黨的徐順全和淡馬亞分別出征武吉巴督和武吉班讓單選區的布局,因其可能引發的效應必然受到關注。

3、新區攻防的亮點無疑是新加坡前進黨莫屬。不過,該黨靈魂人物陳清木出征西海岸集選區,而不是選擇單選區,由此顯現的自信,能否如願,有待事後檢驗。

各政黨的競選綱領

行動黨的政綱以守護生命,保就業和保未來作為競選主軸,確實一語道出該黨現階段的政治議程與國家所需。但能否吸引選民的共鳴就看該黨如何隨選情的需要而展現張力。

反對黨的競選政綱較引人注目就有工人黨提出的主張「讓選票成就未來」,解讀起來更多體現的是,對民主政治制度和務實理性政治的追求,這有別於劉程強主政時期的「備胎」「副司機」論。

民主黨的「四要一不」,到底是時效性的政策主張?還是政策理念的堅守?選戰開打後,自有分曉。

新加坡前進黨提出關注公積金、住屋和醫療體系的不足,以及將追究政府動用國家儲備金的做法是否得當?到底又能引起選民的多少共鳴?如今還不好說。

其他反對黨論及的最低工資、失業保險等課題,雖非新意,能否攪動選民的心扉,就看他們如何施展宣傳功力。

這次大選將會打造一個怎樣的新加坡?

就新加坡的政治生態演變看,朝野政黨的發展已漸生新態勢。

作為長期執政的行動黨,此時此刻有待解決的嚴峻挑戰無疑是多方面的。

如何渡過冠病疫情帶來的危害,逐步走出經濟衰退,並確保構建美好與可持續的未來,不僅需要戰略視野,與時並進的政策與策略,更必須構建強有力的領導團隊以治理國家。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坎坎難過必須過。江山能否照樣亮麗耀眼,需要的是更多的努力與奉獻,而不僅僅是贏得這次的大選。

今時今日的反對黨,提名日之前的言論與舉動或許是最佳說明。連長期主導反對黨發展方向的工人黨,也不得不認為如果不投工人黨,新加坡國會再也無法形塑建設性的監督與問責。這與反對黨2011年的氣勢如虹顯然不同。

曾經吸人眼球的國人為先黨竟然在提名前宣布解散,民主進步黨不派人參選,反對黨試圖籌組反對黨聯盟胎死腹中等現象,都從不同層面反射出反對黨漸陷發展瓶頸。

新加坡前進黨的出現確實為政壇注入新的元素。陳清木作為前行動黨基層元老,他開啟的政治訴求,雖迎來了新一波的政治熱議和競選熱情,但是否能影響新加坡未來政治走勢,顯然並未獲得預期的響應。

政治生態的形塑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這就意味著至今還沒人或勢力去撼動行動黨的根基,不論是基層還是吸引從政精英的靠攏。這也就意味著新加坡政治生態的形塑,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以此看來,大選成績的好壞固然對政黨生存息息相關。如若反對黨全盤皆輸,那也未必是好事。這是因為面對漸趨失望的從政者伴隨著網絡群體的鼓譟,一個走向民粹與分化主義為主導的政治氛圍便有可能因運而生。

大選是一盤棋,也是路徑的選擇,考驗的是選民的政治意願和智慧。答案就在選民手中神聖的一票。

(文/蔡裕林,感謝作者授權新加坡眼轉載,本文不代表新加坡眼立場。)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550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208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