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迎來了萬眾期待的雙十一,各位小夥伴剁手還剁得開心嘛 !不知道咋回事兒,這光棍節硬生生是給過出了春節的氣氛。雖然過一個節可能把下個月工資都透支啦。但是做人嘛,最重要的是開心!

同樣是雙十一,在獅城新加坡卻迎來另一場「狂歡盛典」——金融科技節
在11月12日下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更是親臨金融科技節,使得不少人可以近距離親眼目睹「新加坡全民偶像」的風采。

新加坡金融科技節
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新加坡銀行協會聯合承辦的第四屆新加坡金融科技節(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 於11月11日-13日在新加坡博覽中心舉行。

新加坡金融科技節,已成為全球頂尖的金融科技領域的盛會,為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同時吸引了東南亞10國的金融科技監管當局和金融或金融科技企業,以及來自中國、美國、日本、韓國、歐洲近40個國家的企業和代表,參會人數高達35,000多人次。

本次金融科技節與新加坡科技創新周(Singapore Week of Innovation & Technology,簡稱「SWITCH」)首次合體舉辦,英文名稱為「SFF x SWITCH」,後者由新加坡企業NRF和智慧財產權中介(IPI)與SingEx Holdings合作組織,其中的IPI是新加坡企業局的分支機構。活動吸引了來自130多個國家的60,000多人參會,900餘家企業參展,彙集了各監管機構的政策制定者、金融科技領軍人物、各界專家學者。

和過去幾屆相同,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局長Ravi Menon進行了開幕致辭。他表示,隨著人們對於技術發展需求的增長,以及金融部門本身作為可持續發展和變革的推動者,可持續性發展和氣候變化將成為今年SFF x SWITCH的總主題。

今年的科技節將摒棄以往演講的形式,大多數採用圓桌論壇的方式,共同探討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創新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金融生態,並對未來的金融科技做出設想。

據悉,今年是新加坡金融科技節和新加坡科技創新周首次聯合舉行。活動主題橫跨五大領域包括: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帶來的機遇、金融的未來、探討AI等新興技術對金融帶來的影響、全球市場的跨區域合作等,將大力推動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深化各方的科技能力,實現更好的資源應用以及促進建立商業化夥伴關係。
迄今為止,這已經是新加坡舉辦的第四屆金融科技節,新加坡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與新加坡出色的金融科技監管藝術是密不可分的。
特別地,新加坡金管局秉持有所管有所不管的態度,注重事中事後監管而非事先監管,注重原則監管而非規則監管,其對監管力度的拿捏適當,充分體現了其監管水平。
新加坡金融科技的監管藝術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約520萬的小國家,但在金融方面卻名列世界前沿,金融監管制度也相對健全。而面對近些年來出現的新的金融科技,新加坡也採取了積極的監管態度和謹慎的策略,讓相關金融科技發展走出了野蠻生長的方式,回歸到造福民眾的本源。
具體而言,其金融科技的監管哲學可歸納為以下「三位」。
一、監管不能「越位」(Runs ahead of innovation)。

過早引入監管可能會扼殺創新,並可能阻礙前沿新科技的使用,因此為確保監管不能領先於創新,不能過度強調「防範於未然」。畢竟金融業本身就是「承擔風險的生意」,任何創新都會伴隨著風險,在對一項新科技帶來的風險和影響尚不明確的情況下,過早的監管「越位」,往往會遏制創新的潛能,使得行業趨於保守,甚至缺乏活力。
所以監管應注重防範的是影響金融穩定與一般投資者利益相關的重大風險,而不是因為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營業/業務模式的「顛覆」或利益分配的重新洗牌。
二、監管不能「缺位」(Falls behind of innovation)

金融監管仍是國之重器,關係到國計民生,監管部門如果落後於創新將會影響金融安全。產生監管「缺位」的原因或許多種多樣,但是,後果可能都如出一轍:如經濟秩序被破壞、國民資產安全得不到保障、遭受重大財產損失等。
三、監管應該「到位」(Run alongside innovation)

監管部門不但要跟上新科技,對創新秉持相對寬容(不是縱容)、鼓勵的態度,也要做好監管工作,務必當機立斷採取執法行動。在這個理念上,新加坡金管局採用了實質性和適配性 (materiality and proportionality) 原則,這意味著當新科技帶來了顯著與重要風險時,監管就要到位。
結語
當前,世界各國金融科技發展現況分化明顯, 而其中新加坡表現最為亮眼,各領域發展呈現全面領先的局面,並連續多年被各大國際組織及機構評 為金融科技發展最強的地區之一。金融科技行業是新加坡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新加坡也正在努力打造成為智能化金融中心,通過金融產業技術布局提升效率,規避風險,並改善人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