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之下,每個普通人的生活、工作方式都發生了改變。在新加坡的我們,從疫情初期到現在,心情可以說是跌宕起伏。
比我們更緊張的是孕產婦,她們的難題更多:
要經常去高風險的醫院進行產檢;
不知道如何安全請到月嫂;
父母因為疫情,不能來新加坡照顧自己;
懷孕期間免疫力較差,更容易生病,還有很多藥不能吃

對於每個孕產婦而言,2020年這個孕期必然終身難忘,她們都在奮力打著一場寶寶保衛戰。
今天獅城辣媽分享了兩位鼠寶媽媽的孕期日記,希望鼠寶媽媽們生產順順利利,線下聚會的一天早日來臨~
希望鼠寶媽
聚會的一天
早點到來

米粒媽媽
最初的恐懼來源於第一例確診病人,新聞里這位遊客發病後直接打車去了我產檢的醫院,然後就被確診隔離了。

我打開地圖丈量了一下婦產科和急診的直線距離以後,內心只能大吼一句:「我的天啊!」 沒過幾天就接到了醫院的電話,告知我醫院為了安全,二月份的新手爸媽培訓班課程全部取消,並建議下次產檢戴口罩去。
正盤算著換個別的醫院呢,接下來幾個確診病人的信息讓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從全島最大的婦女兒童醫院到昂貴的私人醫院,幾乎家家有確診病人,四處開花。 想著想著我突然也就釋懷了,有確診隔離病人的醫院最早有防護意識,也有隔離條件和搶救能力,也許反而更安全。

圖片由米粒媽媽提供 於是我決定,按照原定預約產檢的時間,去醫院探探再說。
在朋友的建議下,我全副武裝,戴上了盆帽、口罩,穿上了長袖,屐上一雙易清洗的夾腳拖。
因為打車app上寫目的地是醫院,司機看到我老公戴著口罩非常緊張,還緊了緊口罩的鼻夾。
接下來他看到了我碩大的孕婦肚,就好像鬆了一口氣,放鬆地和我們聊天。司機說現在去醫院的人少多了,平時四十分鐘的路竟然只開了二十分鐘就到了。
當時還沒有發布橙色預警,也並沒有發現任何本地的病人。醫院裡除了產科門口的健康申報問卷以外,產檢流程和平時並無太大差別,甚至在門口體溫都沒有測量。
我問醫生,你覺得這個病毒對孕婦人群的風險更大嗎,病程進展更快嗎,會造成早產的風險嗎。
年輕的醫生皺起了眉頭,支支吾吾地說現在還沒有很多孕婦感染的案例,武漢有兩個孕婦都順利生產了。
果然,新加坡醫生知道的消息不比我更多。然後我要求醫生給我開一個在家工作的醫囑,她以不知道怎麼寫為理由無情地拒絕了我。

圖片來源:MOH 又過了幾天,政府發布了橙色預警,我鬆了一口氣,感覺這個事情終於被重視起來了。公司也立刻出了預案,我可以理直氣壯地和老闆提出在家辦公。
項目上的同事陸陸續續從客戶辦公室撤回了大本營,辦公室里沒人帶口罩,但是好些個小同事請了五天的感冒病假。
我很不好意思地承認,在家辦公效率沒有在辦公室高,而且總會不由自主地去看一些關於疫情的新聞和消息。
對於我們孕婦群體而言,最大的擔心是莫過於疫情在新加坡爆發,多年運行良好的分層醫療制度跟不上臨時醫療需求。
你能指望社區的GP給你拍CT並看好肺炎麼?萬一出現醫療擠兌的現象,醫院ICU不夠用,出現院內感染的現象,我生孩子沒床位得不到救治可就糟了。剛懷孕時候欣喜地心情早已不在,每天都盼著孩子儘早長到2kg,希望自己能安全挨到至少36周。
一旦孩子長足月了,就算我不幸感染了病毒,把孩子一生,我該吃藥吃藥,該打針打針,CT輻射藥物副作用都不怕。

過年前最後工作那一周買到的口罩 圖片由米粒媽媽提供 不得不說新加坡政府所有出台的政策執行很到位,極大地緩解了我的焦慮心情。
現在超市物資充足,居家隔離嚴格執行,企業也都積極響應AB組分流上班的建議。大街上人也自動分流成出門永遠戴著口罩和永遠不戴口罩兩群人,這兩群人熙熙攘攘擦肩而過,互不影響,也是另一種和諧。 似乎這疫情也沒那麼可怕了。
加了個新加坡2020年出生寶寶的媽媽群(鼠寶寶),每天下午四點以後的固定話題就是預測當天的確診案例數和政府的應對措施,八點以後大家看著衛生部的公告一起點評抱團取暖。
心大的媽媽有,特別謹慎的媽媽也有,感謝網際網路,和這一堆素未謀面面對相同困境的孕婦們交流讓我感覺我不是一個人在杞人憂天。
希望有一天疫情過去,每個人都生產順利,我們可以帶著各自的娃在新加坡的艷陽下開心地線下聚會。

圖片由米粒媽媽提供
提高警惕
但是也不
過度緊張

茜茜
我懷的是二胎,孕期基本上沒有出門,如果出門也一定是戴口罩,帶上免洗洗手液。
跟公司申請了在家辦公,三歲的大娃也沒有去幼兒園。也跟女傭溝通了讓她在家休息。
並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我這樣小心翼翼,我之所以採取這樣的策略是因為孕婦不能吃藥,我覺得在有條件的前提下選擇把風險降到最低。每個人的防疫措施都沒有對與錯,大家都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決定。
因為產檢後第一天同一個醫院就報出來一例確診。於是我去醫院產檢的時候搭乘電梯都會用筆按樓層按鍵,醫院的門把手也儘量不會碰,並且一直洗手,全程不取口罩。

大寶在樓下玩 圖片由茜茜提供 還好我的工作比較自由,不用出門也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需要見客戶的時候我會保持距離,並且我會關注對方的動向,心裡有底。 疫情爆發以來,我的大兒子少了很多活動,只在樓下、小區走一走。
我和老公會陪陪老大玩玩具,老大喜歡和爸爸一起玩玩具槍,也喜歡畫畫、玩車子。還有就是 看看電視,一起做飯。 每天的日子都過得差不多 ,小孩雖然覺得很悶,但是他也知道外面有病毒。他很乖、很懂事,會跟我們說:「你出門要戴口罩哦!」

大寶在做蔥油餅 圖片由茜茜提供 因為我們家有醫生背景,國內的親人有當醫生,在新冠肺炎一線戰鬥的。所以我們非常了解病毒到底可不可怕,我們不能恐慌,儘量做好防護措施。
每個人的抵抗力、免疫力都不同,這是因人而異的。一個人患上了新冠肺炎到底是會很嚴重的情況還是輕微的症狀?這不好說。也有健康人免疫力太強而攻擊自己,造成器官衰竭。醫生會查病人的血氧飽和度來制定治療方案。
而我們只能想著:「既來之,則安之。」儘量保持家人及自己身體健康,每天吃一個雞蛋,補充維生素。

大寶做的蔥油餅 圖片由茜茜提供 這個病重症的話是很可怕,但是我們不能消極對待。就好像有人得癌症,沒被癌症擊倒,卻被恐懼擊敗了,所以說心態很重要。
至於口罩,我覺得如果有就戴,如果只是去樓下散步不接觸人,不戴沒問題,這樣可以節省口罩。 我們要提高警惕,但是不要過度緊張。
如果你也是鼠寶媽,歡迎掃碼加檸檬茶加入辣媽的2020寶寶群,遇到什麼生活上的問題我們一起商量,想辦法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