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為新加坡國民生產總值帶來增長的同時,也在為民眾創造著更加舒適且充滿意義的生活。這對新加坡來說既是機會又是挑戰。

位於馬來半島南端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1965年便已成立,擁有新加坡島、裕廊島、聖淘沙、聖約翰島和龜嶼等60多個島嶼,這為其港口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很大優勢。
但因此也導致新加坡的自然資源極度匱乏,即便是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一些食物都要有很大一部分依賴進口。開放的格局培養了這個國家洞悉世界的全球視野,其發展也更具有前瞻性。
如果說,幾十年前,新加坡是依靠上天賜予的優質港口和自由的對外貿易實現了經濟的繁榮,那麼,今天的新加坡則更希望在新一輪數位技術革命中,藉助信息通信技術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更加智慧的創新國度。
從智慧島到智慧國
新加坡資源匱乏、工業落後、失業率也非常高,但在短短几十年內便迅速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回顧新加坡經濟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每十年該國就會進行一次經濟轉型。
從80年代資本密集型產業,到90年代科技密集型產業,再到21世紀初發展為知識密集型產業。
觀其數字化發展,同樣也是如此,早在1980年新加坡就開始了信息化建設,提出「國家電腦化計劃」,在政府、企業、工廠等領域大力推廣電腦化應用。
計劃如期完成後,又相繼提出了「IT2000-智慧島計劃」、「信息通信21世紀計劃」、「一流經濟體」……
2006年6月,新加坡政府正式公布「智能城市2015」計劃,這次計劃引起全球的廣泛關注,新加坡走在了智慧城市的前列。
該計劃設立了一系列目標,包括到2015年,基於資訊通信技術所發展起來的經濟和社會價值高居全球之首,行業價值實現翻一番,達到260億新加坡元,收入增長3倍等。
「智慧城市2015」計劃在2013年幾乎就已經完成目標。彼時,新加坡的智能化建設已經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從2006到2015的十年間,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全球第七名(六萬美元)提升至第四名(八萬五千美元)。
2014年,新加坡再次公布了「智慧國家2025」10年計劃。這份計劃是可以說是「智能城市2015」計劃的升級版,成為全球第一個智慧國家藍圖。
智慧國三部曲
1、從「電子政府」到「數字政府」
35年間,新加坡政府率先從自身轉型開始,緊跟全球信息技術發展的節奏,不斷調整電子化政務發展的規劃設計,先後推出了多個項目,從實現自動化、到追求卓越、到集成化管理,再到政、民、企合作創新。
比如,為公眾提供便捷的方式訪問公開的政府資料庫;讓企業和個人輕鬆搜索、選擇和使用政府提供的政府雲,同時還為群眾提供了安全可靠的ICT共享環境。
目前,新加坡政府已具備條件享受數字化對創新帶來的影響,數字政府服務質量不斷向前邁進。
2、數字科技助力智慧國建設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宣布要把新加坡打造成一個智慧國,他的願景里不光有技術,還包括怎麼使用技術讓生活更加地充實、智慧。
人工智慧無疑是各個國家重點布局的領域,新加坡特此推出了AI.SG計劃,希望以此來改變新加坡人工智慧的發展困局。
該計劃在解決社會與行業中面臨的問題時發揮了巨大作用,比如交通擁堵與人口老齡化,新產品創造等。
在物聯網方面,傳感器的應用也已經非常廣泛,這使得數據的收集更加快捷和豐富。比如,汽車上有傳感器,開車經過某條公路發現路面損壞,可以自動發送報修。在擁有更多數據後,不論工作和生活,都更省時、更好也更安全。
3、數字人才迸發強勁活力
發展數字經濟,一個關鍵的環節就是大力培養數字人才,夯實國家的人力資源基礎。
如果說需求端的數字化轉型主要依靠海量用戶帶來的數據紅利,那麼,供給端的數字化轉型更加依賴人才驅動。
新加坡一直就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更是早早就提出了「人才立國」的戰略,堅持培養、吸引和使用人才,並在高校人才培養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先後將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兩所高校作為創新的土壤。強烈的人才意識讓它成為了一個精英薈萃的國家。
智慧國初體驗
「智慧國家2025」計劃從提出到現在已經過了將近4年的時間,新加坡從公眾的生活到工作各個方面都在加緊布局。這一切,新加坡人民的感受最為直觀。
在新加坡這個年輕的國家,卻有著並不年輕的人口,老齡化這個全球強大經濟體的通病,新加坡也未能倖免。新加坡為改變現狀而不斷努力著,老年人監測系統便應運而生。
有獨居老人的家庭可以在家中安裝無線傳感器用以監測老人的安全。比如,傳感器檢測到老人很長時間沒有走動,系統就會自動發簡訊給家人彙報情況。如果發生了什麼異常的情況,系統也能夠自動識別到。
另外,在醫療護理方面,也有專門的系統用來預防和診斷疾病,然後制定治療方案、管理用藥、實施精準醫療,整個流程科學又便捷。
除了老齡化問題,繁忙的交通也是每個城市需要解決的問題,日常搭乘公共運輸的通勤時間絕對是許多人的噩夢。但在新加坡,Beeline移動應用程式成為了公民的福音。
該應用程式能夠檢測車隊的移動,並將其與通勤地點聯繫起來,出門前將目的地輸入進去,系統會給用戶提供最省時的出行路線,並進行座位的預訂,整個過程方便快捷,大大減輕了出行途中交通阻塞的痛苦。
不光如此,與應用程式相銜接的,是網絡的布局。不論是道路設施上還是交通工具上都安裝了相應的傳感器,哪裡的道路發生了擁堵,哪裡的道路出現了損壞或是發生了車禍,相關部門都可以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到。
結語
數字化轉型為新加坡國民生產總值帶來增長的同時,也在為民眾創造著更加舒適且充滿意義的生活。這對新加坡來說既是機會又是挑戰。
儘管新加坡在電子政務、智能交通等領域均取得了全球領先的成果。但事實上,新加坡在經濟數字化轉型方面仍然面臨著巨大的瓶頸。新加坡必須培養新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參與到數字經濟當中,這關係著它能否打造理想中真正的「智慧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