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退休年齡在新加坡一度是個敏感課題。(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有段時期,在新加坡只要一提到延長退休年齡,就會引起對方憤怒地回應:「你要我做到死嗎?」
但現在,即使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人力部開支預算時,跟鼓勵年長者繼續工作、退休人士公積金存款是否足夠等課題的辯論,也只是波瀾不驚地帶過。
在大約40年前,情況可不是這樣的。
當時,一份政府報告書提出了跟退休年齡和提取公積金存款相關的建議,竟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讓執政黨在同一年的大選受挫,隨後的一年之內,幾乎沒人再提起這份報告書。
但時間卻證明了,這份報告書的建議完全經得起考驗,今天更已一一落實。

1984年3月,由衛生部長侯永昌(左一)領導的老人問題委員會召開記者會發表多項建議。(聯合早報)
說起侯永昌,年長一輩國人印象最深刻的,或許不是他對新加坡的港口、機場和地鐵系統等方面的貢獻,而是他在1984年擔任衛生部長時發表的《老人問題報告書》。
報告書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延長退休年齡及規定公積金會員要到60歲才可領取公積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建議當年引起爭議和人民的激烈反應,連帶使人民行動黨在同年大選的得票率下跌了超過10個百分點。隨後,新加坡在1985年陷入經濟衰退,政府和國人都對《報告書》的內容避而不談。
這份不受歡迎的報告書或多或少也在一般人的眼中,抹殺了侯永昌的貢獻。
紅螞蟻為大家介紹報告書的其中五項建議,以及它們在將近40年後的今天,如何由現任政府落實:
1. 《報告書》:將退休年齡和提取公積金的年齡從55歲提高到60歲,之後再提高到65歲。
現行政策:退休年齡將從2022年的63歲提高到2030年的65歲;員工可以在55歲提取公積金,但必須保留最低存款以供退休之用。
當局也通過年長員工就業補貼(Senior Employment Credit)和部分工時員工重新僱傭津貼(Part-time Re-employment Grant)等措施,鼓勵僱主聘用年長員工,增加他們重新受僱的機會。
2. 《報告書》:為退休人士提供另一個選項,讓他們每月從公積金獲得入息,而不是一次過提取所有存款。
現行政策:公積金局在2015年推出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CPF Life),讓退休人士按照公積金存款,終身獲取每月入息。

侯永昌報告書中兩項與公積金有關的建議,今天都獲得採納。(海峽時報)
3. 《報告書》:讓退休屋主將組屋售賣給建屋局後,能繼續在組屋裡居住,直到去世為止。建屋局也會給予屋主一筆入息,供其退休之用。屋主去世後,組屋將歸建屋局所有。
現行政策:建屋局在2009年推出屋契回購計劃(Lease Buyback Scheme),允許年長屋主將組屋的部分屋契賣給建屋局套現。現金所得將存入屋主的公積金退休戶頭,讓屋主加入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
4. 《報告書》:在公共場所(包括最先啟用的地鐵站)提供無障礙設施,方便年長人士出行。
現行政策:建設局於2006年推出無障礙通行總藍圖(Barrier-Free Accessibility Masterplan),為私人和公共建築立下一系列目標,讓所有人可以無障礙通行。第一批地鐵站在1987年首次投入服務時,雖然沒有採納報告書的建議,但現在所有的地鐵站都設有輪椅坡道和電梯。

今天的地鐵站,都設有坡道和電梯等無障礙設施。(新報)
5. 《報告書》:立法懲罰不贍養父母的不孝子女。
現行政策:國會在1994年通過贍養父母法令。在這項法令下,失去經濟能力的年長新加坡人能入稟法庭,向子女索討贍養費。
《報告書》獲三位總理讚賞 新加坡歷任三位總理,都分別稱讚過侯永昌報告書。
李顯龍總理2007年在寫給侯永昌遺孀溫福賢的唁文中說:
「這份報告正確地預測了老年人儲蓄不足的問題。侯永昌當年所預見的問題,現在就在我們眼前。」
吳作棟資政則在1994年表示,新加坡應該依循已開發國家的做法,將提取公積金的年齡和退休年齡掛鉤。他說:「這也是侯永昌報告中的建議。」
對於《報告書》最好的評價,或許還是來自建國總理李光耀1984年寫給侯永昌的感謝信:
「我可以大膽預測,20到30年後,目前20多至30歲的新加坡人會感激你提出這份報告書,引起爭議。他們... 到了60多歲時,就會發現子女不單忙於自己的生活而無暇照顧他們,要他們以工作收入全力奉養父母也是多麼辛苦的事。到時,他們就完全有理由感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