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休養實行近一周引起關注,受訪年長者表示面對三大挑戰,包括不諳英文、不善科技,以及擔心獨居長者在家「孤立無援」。
從9月18日起,居家休養成了12歲至69歲冠病患者康復的既定模式,不少公眾在適應新康復模式上遇到挑戰,衛生部熱線近來也接到大量詢問電話。
《新明日報》記者昨早(9月24日)走訪鄰里,不少年長者受訪時坦言對新康復模式的擔憂,並提出內心三大困難。

不少受訪年長者認為居家休養對他們而言帶來挑戰。(檔案照)
退休人士洪女士(71歲)日前剛完成第三針追加劑接種,她受訪時說,不排斥居家休養模式,但指出目前此模式仍有很多「不成熟」之處,對部分年長者或不易適應。「我看到很多資料都是英文的,有些老人家看不懂的。」
此外,她也說,年長者可能不善科技,甚至都沒有智慧型手機。 跟進新聞時事的她坦言,和家人同住的年長者在家康復期間,還能夠獲得家人照顧,但還有一部分獨居的年長者,沒有孩子,也不能出門求助,「可能吃飯都有問題」。
在居家休養計劃底下,冠病患者休養期間若出現不適,可聯繫遠程醫療業者;同住者須上網自行登記,以獲取電子隔離令;同時冠病休養者須每天檢測體溫、脈搏率和血氧飽和度,每天上午10時前上網提交數據。
這些程序大部分都須由冠病患者通過上網的方式自行完成,洪女士對此表示,這對不諳科技的年長者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如果每天都要做(上網提交),一直麻煩年輕人也不好,他們也有自己的工作。」
獨居的陳素麗(60歲,銷售人員)認為,居家休養的立意是好的,畢竟可以在熟悉的環境養病,但也擔心碰到緊急情況,如病情惡化無法立即求醫。
「因為沒有人看著,加上我一個人住,很多變數,像發燒時滑倒受傷……擔心食物,除非托鄰居幫忙買,但我又擔心麻煩別人,那些Delivery(送餐平台)我也不熟悉。」
不願透露姓名的阿叔則說,如果年長者有慢性疾病,還在家休養,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潘先生(53歲,自僱人士)則認為如果遇到狀況,就只好請孩子代勞。
記者:魏宋凌 鄭書逸 林藝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