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3天確診過萬人,峰值預計10月初到達

2021年09月24日   •   4萬次閱讀

這一天還是來了。 上一次新加坡日增1400+例的時候,還是去年4月21日,當時客工宿舍疫情大爆發。

新加坡疫情日增病例走勢:2020至今 這個情況沒什麼好驚訝的。

因為部長跟專家們從半個月以前就開始給我們打預防針,峰值是3200,現在還有一半呢。

只是更大的問題在於,此次新加坡疫情的峰值,真的只有3200?

新加坡13天日增確診過萬

新加坡病例激增速度太快!

還要兩周才能有望迎來拐點

要說新加坡病例激增速度快,椰子不得不再擺出衛生部長王乙康的經典推演:

「新增病例每10天就翻倍,接下來可能會出現4到5個倍增周期。病例自8月23日就翻倍到日增100例。

以此推算,正處於第18天的新加坡,現在要從每日400例翻倍到每日800例。

往後可能還有多2次倍增。從800例到1600例,再從1600例到3200例,到峰值以後才會回緩。

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一波疫情一般需要30-40天才會達到峰值。」

這段話剛好是兩周前說的。

從8月23日開始算,截止到今天,新加坡這一波疫情已經經歷了30天。

按照推演,從現在開始到10月初,峰值都有可能會出現。如圖示

可點擊看大圖 我們看一下病例激增的幾個時間點:

9月9日,病例新增457例。(首次破400例)

9月14日,病例新增837例。(首次破800例)

9月22日,病例新增1457例。(首次破1400例)

也就是說,第一次倍增花了5天時間,第二次倍增如按推演,需要花8天到12天時間。

原本部長估計,每次倍增需要經歷10天。

從前兩周的情況來看,病例增速疑似在放緩,可能是從5天增加到預計的10天左右。

但這並不能說明全部,就如部分網友猜測的那樣。每日病例數字跟檢測量有關係,當天檢測多病例多,檢測少數字自然也下降。

來源:Yahoo

即病例數字只能反應一定的疫情擴散情況。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下一周是不是真的會突破3200例,或者說峰值真的只有3200例嗎?

咱們繼續來看。 峰值到底有多少,跟R值有關係。

R值是新冠傳染率,分兩種。一個是R0,一個是Rt。

新加坡抗疫小組組長跟本地專家們都有提到這兩個數值。

1)黃循財部長:我們必須降低R值,減緩傳染率

部長這裡提到的R值,是指R0值,即基本傳染數:不採取措施干預的情況下,一個感染者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多少人的平均數。

在9月5日,黃循財部長已經提到新加坡的R0值已經超過了1。

當時他預測一個月後本地日增病例會達到2000例。(從現在的情況看,這個預測算保守估計。)

如果R0值只升不降,那麼新加坡疫情才算失控。

去年新冠剛在新加坡爆發的時候,國際著名醫學刊物柳葉刀曾有過一份關於新加坡疫情爆發後的感染程度報告。

來源:thelancet

該報告的研究模型顯示,一旦新加坡的R0值達到2.5,那麼相當於32%的新加坡人口都將感染病毒。

巔峰日增病例可達到4萬2800例。

當然,這個日增4萬的結論是在新加坡當局沒有採取措施干預病毒傳播的前提下,可能發生的最惡劣局面。

在月初,R0超過1的時候,當局就轉變策略以降低傳播為主了。

但除了R0值,傳染病學專家們更關注的還有Rt值。

來源:the business times

2)一周前,新加坡平均每2人可感染另外3個人

Rt值指有效傳染數:在基本傳染數基礎上,隨時間變化的傳染數,比如採取防疫措施後一個感染者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多少人的平均數。

當Rt> 1,傳染病將蔓延;

當Rt< 1,傳染病才有可能逐漸消失。

當Rt 越快接近於0,傳染病也就越快得到控制。

約9月17日左右,據媒體CNA的報道,新加坡的Rt值接近1.5,意味著每兩個人正在感染另外三個人。

由於17日以後病例一直處於攀升狀態,所以預計現在Rt值可能已經不止1.5。

這意味著,我們此時經歷的這一波疫情遠不到結束的時刻。

什麼時候才是此輪疫情拐點?

那麼,這一輪疫情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出現拐點,「峰迴路轉」?

目前,官方沒有透露新加坡的R值現在是多少。

從王乙康部長推演的內容來看,昨天起到10月3日左右都有可能會出現峰值。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也推測:預計還需要10到14天,才能看到這一輪疫情得到控制。

他所預測的病例峰值介於3000例到4000例之間。

周二晚上,總理夫人何晶也在社交媒體臉書上發文,她貼出新加坡的谷歌移動數據。

從圖上看,截止到9月15日,新加坡在零售休閒方面的活動量已經減少。

說明大家在外摘下口罩進行的活動大大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降低病毒傳播率。

也意味著,未來兩周是有希望能看到新加坡病例增長速度減緩的。

所以綜合部長跟專家們的說法,我們暫且可以得出這兩個明確信息:

1)新加坡此輪疫情(自8月23日起算)的峰值將在下周,或10月初達到。未來兩周內或就會迎來疫情拐點。

2)此輪峰值預計日增3000例到4000例。

來源:the business times

也就是說,再熬上兩周,新加坡的疫情可能就要回緩了。

這讓人心情振奮,也讓人感覺複雜。

因為這一輪過去了,難道就不會有下一輪了嗎?

在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看來,新加坡疫情的病例峰值會有多高,會發生在什麼時候,還是個問號。

「得看接下來半年到一年的政策。」

「只要我們仍然允許一定程度的社交與餐飲活動,以及工作場所和校園交流,我們就必須接受,病例短期內是無法減少的。」

「而且,我相信遲早大家都會接觸新冠病病毒,這也是我們為何強烈鼓勵大家接種疫苗。」

只要繼續放寬限制,病例就會存在。

過去一周在家隔離9萬人

在家康復計劃曝安排混亂,總理髮聲

算上昨天,新加坡這一輪疫情已經經歷了30天。

這個月里,當局沒有大幅收緊措施。

而是推出在家隔離跟在家康復兩大計劃,主要是為了避免本地的醫療衛生系統超荷運轉。

截止到前天,新加坡總計有1083人住院,其中145人需要吸氧,19人入住ICU。

這個住院情況對於本地醫療衛生系統來說,仍處於可承擔範圍。

據統計局數據,截止到去年新加坡公共醫院、社區醫院跟私立醫院加起來共有1萬3630個床位。

現在的住院人數占全國醫院床位的8%。

看起來床位遠遠夠用,但問題在於前天的1457例並非峰值,我們還將迎來一輪病例翻倍。

這也是部長跟專家們緊張的地方。

這1萬多個床位,不僅僅是要用來收容新冠患者,其他還有一些沒法推遲的病例如心臟病患者、中風及盲腸炎患者等。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所以也有專家建議,為了避免萬一,當局要擴大在家康復計劃。

只是事情總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算起來在家隔離計劃跟在家康復計劃已經大規模進行約一周時間了。

咱們來看下這兩個計劃進行得如何了。

1)在家隔離計劃,過去一周已隔離9萬多人。

從一周前開始,新加坡每日被令要在家隔離的人數就已破萬。

9月16到9月22日,收到在家隔離令的總計9萬4998人。具體情況如下:

9月16日,收到在家隔離令1萬0669人

9月17日,收到在家隔離令1萬1094人

9月18日,收到在家隔離令1萬2694人

9月19日,收到在家隔離令1萬3164人

9月20日,收到在家隔離令1萬4706人

9月21日,收到在家隔離令1萬5994人

9月22日,收到在家隔離令1萬6677人

基本上,每天都會新增1000到1500個在家隔離的人。

1/3
下一頁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