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半個月就國慶了,2023年7月20日,一艘潛水艇無聲無息出現在新加坡海域。
這艘潛艇具有AIP無空氣推進動能,能在水下潛伏長達六周,是東南亞國家的海軍當中,最為先進的潛艇。

(在德國進行訓練的「長勝」級潛艇)
它也是抵達新加坡,交付新加坡共和國海軍使用的第一艘全新定製潛艇。
這是新加坡海軍「精銳號」潛艇,也是新加坡218SG型「長勝」級潛艇的第二艘。第一艘是「長勝號」,在2019年就交付新加坡海軍,但不駛回新加坡,而是留在原產地德國,作為新加坡海軍訓練使用。

(2022年12月,「卓越號」潛艇在德國交付新加坡海軍)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主持「精銳號」和「卓越號」下水儀式)
有了「長勝」級,新加坡海軍終於告別了使用二手潛艇的歷史。
在東南亞,最早裝備現代化潛艇的國家是印尼。在印尼之後,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等也開始引進潛艇。
1995年,新加坡從瑞典購買一艘二手改裝的1400噸級潛艇,命名為「挑戰者號」,1997年交付,2000年入列。
從1999年至2001年,新加坡陸續又購買了三艘「挑戰者」級潛艇,成立第171潛艇中隊。
當時,新加坡購買這些老舊的二手潛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它們逐步學習並形成自己的一套潛艇戰法。當然,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當時沒錢。
據媒體報道,當年新加坡購買的兩艘「射手」級潛艇只花費了1.28億美元,這與動輒單價三四億美元以上的全新潛艇相比,可以說相當實惠。雖然有便宜實惠的優點,但二手潛艇可靠性、作戰能力等方面無法與全新潛艇相提並論,可謂一分錢一分貨。在購買多艘二手潛艇後,新加坡開始尋求全新的潛艇。
購買四艘218SG型「長勝」級潛艇,包括後勤、維護、技術指導、人員培訓等費用,高達38億美元,平均每艘10億美元,跟「射手」級完全沒有可比性。

(「長勝」級潛艇訓練模擬器)
在購買第一艘「挑戰者級」潛艇的二十年後,2005年,新加坡又向瑞典購買兩艘二手潛艇,為1500噸級,命名為「射手級」。這兩艘「射手級」潛艇分別於2009年、2010年抵達新加坡,並於2011年、2013年陸續服役。
到了2015年,第一批「挑戰者級」潛艇的其中兩艘退役。
在此之前,2013年,新加坡向德國定製四艘218SG型潛艇,為2200噸級,命名為「長勝級」潛艇。
首艘218SG潛艇命名為「長勝號」,早在2019年就交付新加坡海軍,但不回國,留在德國作訓練用途。
去年12月,第二艘「長勝級」潛艇「精銳號」和第三艘「卓越號」交付新加坡海軍。第四艘為「非凡號」,仍在建造中。
今年7月,「精銳號」回到新加坡,將進行一系列試驗和檢查,準備全面投入服役。
218SG型「長勝級」潛艇是定製潛艇,專為新加坡淺水海域和繁忙的熱帶海域特點設計。
由於它使用的是AIP「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無須出海面換氣。因此,在水中潛伏時間更長,可以長達六周,比目前的「挑戰者級」和「射手級」的潛伏時間長了一半。
另一方面,「挑戰者級」和「射手級」潛艇需要手動計算,而「長勝級」潛艇的數據分析系統則可以進行全自動計算,省時省力而且準確,它也具備碰撞警告能力。

由於是全新定製,「長勝級」潛艇依據亞洲人的體型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身為亞洲人,我們的體型和身高與白種人略有不同。因此,「長勝級」的設計考慮了這些因素,例如,新加坡海軍官兵一伸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接觸到艇內的所有閥門和按鈕。
同時,「長勝級」潛艇配備稍大的住艙,有更多的淋浴和廁所隔間。它還提供了更多的存儲空間來裝納食品配料,讓官兵可以有更多的食物選擇。
在先前的「挑戰者級」和「射手級」潛艇的設計里,值勤人員(用於工程、戰鬥功能和武器)被部署在三個不同的地點。在「長勝級」的設計里,這三組人員則全部署在同個地點,沒有物理屏障,從而溝通更直接,決策也可以更快,可以簡化作業流程及通訊,提高效率。
所有四艘「長勝級」潛艇將來服役之後,新加坡將列有六艘AIP潛艇,按實力來說應該是名列東南亞前茅。
新加坡東西兩側分別是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自古靠海上貿易為生,本區域的海上航運安全暢通對新加坡至關重要,對全球貿易也十分重要。
新加坡雖是小國,但恰恰是小國,而且是大國環視下的小國,因此特別重視防務安全,尤其在空軍和海軍。
根據防務媒體分析,新加坡的空軍和海軍實力在東南亞數一數二。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有了足夠的防務能力,才可以有效阻遏外敵的輕舉妄動,也才能保障和平與穩定。
有了穩定,人們才會有信心,外商才會繼續投資,繼續創作就業,保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