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五大籍貫華人族群的形成與歷史

2021年03月24日   •   9萬次閱讀

只要一提起新加坡華人文化的起源,馬上就會出現一道鮮明的分水嶺。

有一大群人了如指掌,但年紀不算輕;大部分的本地年輕人則只要聽到「華人文化」和「歷史」這些字眼,內心和臉上不是寫滿拒絕就是問號。

「新加坡華人是經過了200多年才逐漸形成自己的身份認同。我們的先輩為自己的祖國所做出的奉獻與犧牲,是一種高貴的情操,也是值得我們珍惜的精神遺產。」

當時新加坡的華族先輩有的來自中國廣東、潮汕和福建,有的則來自鄰近地區如檳城、馬六甲和廖內群島。

「他們來到南洋時,只把自己當成這裡的過客,總有一天要落葉歸根,他們還是中國人,也熱愛著自己的家鄉和祖國。」

到了上世紀50年代,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宣布中國不再承認雙重國籍後,新加坡的先輩們面對一個人生重大抉擇,繼續留在新加坡,還是回去祖國?

「最後,他們大多數選擇留在新加坡,並且和其他種族一起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社會和獨立的國家。」

在很多本關於新加坡的旅遊指南里,一提到新加坡華人,多多少少都會提及以下五大籍貫:潮州、福建、廣東、客家、海南

首先是關於這五大籍貫在本地的分布。

新加坡公民當中,目前有約75%為華族。若以籍貫來劃分,40%是福建人、20%為潮州人、15%是廣東人、8%是客家人、7%以下是海南人,剩餘的約10%則屬於其他籍貫的華人。

新加坡五大籍貫華人祖籍地

這五大籍貫華人的祖籍地主要來自中國的三個省份:福建省、廣東省和海南省。

廣東人和潮州人主要來自廣東省;客家人則來自廣東省和福建省這兩個省份。海南人顧名思義,來自海南省,福建人則來自福建省。

當初我們的華人先輩們遠渡南洋,主要是為了拼搏掙錢,盼能給遠在故鄉的家人過上好日子。他們在排除萬難抵達新加坡後,開始落戶於不同的地區,也從事不同的行業。

有意思的是,當時同一個籍貫的人們就似一家人,會群居在固定的地盤上,各籍貫的宗鄉會館應運而生。就連從事的工作也像是刻上了各自籍貫的名稱一般,每個籍貫最為出色的那些行業,也默默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根據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的資料,19世紀初,位於牛車水一帶的廈門街、直落亞逸街和新加坡河等區域曾是福建人經常出沒的地方,他們也多居住在那。

三巴旺、湯申路上段和榜鵝則是潮州人的「地盤」。

白沙路、武吉知馬、從樟宜延伸至義順一帶則是海南人選擇落腳的地方。

橋北路、橋南路和大成巷是客家人的群居地。

廣東人的落腳處則是在牛車水一帶的水車路、登婆街和寶塔街。

何處是「祖家」?

從唐人到新加坡人:新加坡華人國家認同和身份認同的轉變

新加坡華人的故事要從哪裡說起呢?大家都熟知在萊佛士到新加坡之前,新加坡已經有少量的華人居民,他們或種植甘密或從事錫米的提煉。

另一方面,我們也有這樣的故事:華人先賢曹亞志是率先萊佛士登陸新加坡的第一人。這個故事的肇端是《叻報》,在1906年1月1日的一篇名為《亦一偉人》的報道中,作了一段很有趣的曹符義故事的敘述,先是說青山亭有一個曹符義的巨墓,靈異顯著,被人當做「老爺」(閩潮人稱呼神明)拜祭,以求庇護。

接著講述曹氏如何神勇,身先士卒登陸新加坡,為萊佛士取得新加坡立下了汗馬功勞。既然是生為人傑,死必作鬼雄,報道除了渲染其顯靈的神跡之外,也不忘加上一筆描繪一番他的天生稟賦,這些繪聲繪影的描述和中國歷史上對開國之君常有的說法何其相似。

第一波的華人移民

新加坡在開埠短短六個月的時間就引來大約五千人的移民,其中大部分是華人,這些華人移民主要的是來自於北部的馬六甲以及南部的廖內群島,其中當然包括了「曹亞志」們。中國人移民南洋很早,這些散落在南洋各地的早期移民,被朝廷視為逆民,成為海外的遺孤。

他們在僑居地落地生根,娶當地婦為妻,繁衍後代,成為一個特殊的華裔族群,俗稱峇峇 (baba) ,他們成為新加坡第一波的華人移民。

這些華人移民由於長期與祖居地(用他們話說就是「祖家」)隔離,雖然還自稱是「唐人」,男人除了在穿著上還恪守華人習慣,特別是還堅持留辮子,以及拜祖先等華人傳統;女人服飾則受母親影響傾向馬來化的所謂娘惹裝束,在家庭用語以及飲食方面已經是華馬混雜。「唐山」(他們口中的中國)對他們來說只是印象模糊的「祖家」。

憑著能夠使用當時本地的通用語 (lingua franca) 馬來語和熟悉本地的生活習慣,在地利人和的條件下,這些峇峇華人很快就在新加坡嶄露頭角發財致富,其中佼佼者就是倡議創辦天福宮的陳篤生、陳金聲等。他們許多人充當英國人的買辦,承包英國人下放的煙(鴉片)酒買賣專利權,致富之後,參與建立廟宇和華人義山的工作,通過這些活動取得華族社群領袖的地位,扮演了和英國殖民地政權在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合作共謀的角色。

新加坡的殖民地政權從開埠開始就採取以種族分而治之的政策,不但劃分區域讓各種族分開居住,也從馬六甲引入甲必丹制度,委任華人甲必丹來處理華人內部事務,1926年廢除甲必丹制度後改為委任華人諮詢委員。這樣的結果出現所謂的「分化社會」 (Plural Society) ,各個種族之間除了在「巴剎」 (Bazaar) 產生交集,各種族之間在其他方面難有互動。

第二波華人移民潮

第二波的華人移民潮是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從這個時候開始華南的居民才大量移民新加坡。鴉片戰爭直接的結果是清廷在英國人的槍炮威脅下簽訂了辱國喪權的條約,並迫使清廷解除海禁,這為英國人在東南亞殖民地開發的需要開了方便之門,大量勞工以「賣豬仔」的形式被帶進新加坡,當然其中也有部分是通過同鄉或親戚關係而來的自由移民。

從1840年到1860年,新加坡華人人口呈現飛躍式的激增,達到50,043人,1891年更突破10萬大關到121,908人。華南移民的大量流入不免衝擊了新加坡華人人口的結構,先富起來的第一波華人峇峇移民,為了與這些新移民產生區隔,把他們稱為帶有歧視意涵的「新客」(在今天的語境下稱為「新移民」,可見歷史不斷重演。)而自稱為「僑生華人」 (peranakan,今稱土生華人)。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669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47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