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動態治理的反覆思考
阿爾伯特·愛因斯塔說:「問題不在於思考而是反覆思考」。李光耀的治國經驗就在於他經常反思,從別國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中尋找適合本國的計劃和方針。他經常對百思莫解的問題加以反思,為什麼只有那麼少數的發展中國家,在教育、衛生、生活水準、社會和社區服務等方面取得進展?為什麼那麼多發展中國家,由於種族或部落、語言或文化等問題而備受鬥爭的困擾呢?為什麼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統治階級往往富得令人厭惡,而人民卻貧困得那麼可憐呢?通過學習、比較、反思和對照,挑選那些可以帶來社會成功的原則,加以調整和採用。反思的習慣和思維態度對於必須做出決定的領導人來說,可以避免因政策的失誤而帶來的不可收拾的殘局。
(三)動態治理的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指的是從別的國家的經驗和思想,發現新見解,尋找他人解決類似問題採取的措施,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吸取教訓,提出可以適合本地環境的政策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政策適合本地公民的要求。
李光耀非常注重學習各國的歷史,在他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雙語教學」中,他發現印度獨立十年語言依然是一個有爭執的政治問題,斯里蘭卡由於實施了占80%人口的僧伽羅人語言為官方語言而陷入了長期的動亂。為避免重蹈他國失敗教訓的覆轍,李光耀對「雙語教學」這一政策進行反覆調整和改革,以期適應本國發展的需要。新加坡成功的秘訣在於動態治理。在新加坡沒有什麼政策是不可以更改的,政策必須隨環境的變化調整,制定了政策就是為了能夠真正實施。
新加坡制定政策時具有長遠眼光,追求理性,並滿足國家的基本需求,系統地改變過時或失效的政策。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新加坡政治領導人不斷地對民族政策進行微調,即使這些政策看起來是合理的,他們也不會自我滿足,會通過微調以保證政策最終達到長期的目標。新加坡的這些經驗讓許多國家羨慕並紛紛學習。
新加坡每三年發展並考慮一次國家情景,這些情景往往呈現具有政策含義的重要趨勢和問題。新加坡公共部門處理棘手和並不盛行的政策時的核心價值是:保持社會穩定和內部和平。在面對尖銳的民族衝突問題,強制執行備受爭議的民族政策時,新加坡採取的方法是:有針對性的民族交融,民族按比例分配住房;政府與宗教領袖就有爭議問題進行談話;嚴格執行種族平等等一系列政策時都主動進行對話、交流、溝通和協商;政府努力平衡多種族社會的利益,在國家法定假日中,4個主要民族和宗教維持同樣比例;4種民族語言同時作為官方語言;政府保持和各宗教團體的開放式的對話。
結論 新加坡以小國的身份堅持了自己的政治實驗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很多值得我國借鑑的經驗。新加坡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無疑要歸功於李光耀的個人魅力以及其前瞻性的治國智慧。李光耀在新加坡制度制定的過程中,扮演了領導角色。他嚴格遵守已制定的制度和憲法,秉持任人唯賢、誠實、正直廉潔的理念,要求政府誠信、廉潔。李光耀把新加坡打造成公平、公正社會的願景,改變了新加坡獨立出來後社會的嚴重分化,使不同種族、宗教和家庭背景的人都能從新加坡的發展中收益,這無疑成為新加坡建立多元種族和宗教社會強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