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女子張荔英:從名媛到新加坡「國寶」級藝術家

2020年03月15日   •   1萬次閱讀

民國名媛張荔英

她擁有眾多標籤:民國風雲人物張靜江的千金,前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的夫人,巴黎的波西米亞藝術家,中國第一代女性油畫家,新加坡六大先驅畫家之一…… 但這些看似風光的背後,實則是她漂泊動盪的一生。她一生的故事,幾乎就是20世紀華人的縮影。其繪畫成就及傳奇色彩,並不遜色於旅法畫家潘玉良。只是在她的故鄉中國,她的故事鮮為人知……

01.

1906年,張荔英出生於浙江南潯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張靜江不但學問淵博,也酷愛藝術,在商場更是長袖善舞。因他仗義疏財,不惜代價資助孫中山革命,深得孫中山的器重,並與之成為生死至交。其家族在清末民初,勢力遍布政、商、文化各界,可謂權傾一時,富可敵國。母親姚蕙,則是蘇州城裡的大家閨秀,能詩會畫,有著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底蘊和美學根基。

張荔英父母(張靜江與姚蕙)

張靜江和夫人姚蕙有五個女兒,個個貌美如花,冰雪聰明,號稱「五朵金花」。由於父親張靜江的貿易生意遍及歐美各國,所以張家姐妹從小便跟隨父母遊歷世界。在這種優渥的環境下,姐妹們既接受傳統禮教,又留學於異邦,沐歐風美雨,上承古典閨秀餘緒之外,又別具西方之新姿。因而身上薰染出的那種自然爽朗的神氣、瀟灑大方的儀態都讓彼時的上海人眼前一亮,並被奉為時尚與摩登的典範,成為滬上社交圈炙手可熱的名門淑媛。據史料記載,上海灘大亨杜月笙的社交晚宴,名媛名單里就有張荔英姐妹。

「五朵金花」前排左起:芸英、芷英;後排左起:荔英、蕊英、茜英。

五朵金花中,尤以四小姐張荔英最為出色,她的人生也最為傳奇。

張荔英從小就立志要當畫家,很早就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藝術天賦,為此父母特意請了俄國的私人教師在上海家中教她油畫,自此與西方藝術結下不解之緣。

張荔英在完成高中教育後,於1926年進入美國紐約的藝術學生聯盟正式學習藝術基礎,繼而遠赴巴黎的克拉洛西美術專科學校與比婁學院接受私人美術訓練。

 

張荔英《自畫像》1930年代初

1930年,年僅24歲的張荔英第一次參加了巴黎秋季沙龍,後來她的作品又多次入選獨立沙龍及杜勒利沙龍,受到藝評家的高度讚賞,巴黎的第如迭坡美術館還收藏了一幅張荔英的作品。

在20世紀30年代,亞洲女性畫家的作品能夠登上巴黎雄奇瑰麗的美術殿堂,是極難能可貴的,這對年輕的張荔英而言,無疑是莫大的肯定與榮耀。此前,華人女畫家中僅有方君璧獲此殊榮。

02.

正當張荔英的繪畫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她的愛情也悄然而至。原本著為藝術獻身、抱定獨身主義的她,在巴黎邂逅了她的真命天子陳友仁(Eugene Chen),並執意要嫁給這位她心目中的"天下第一美男子"。

這一年,張荔英24歲,芳華正茂,是巴黎畫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而陳友仁已55歲,原配妻子病逝4年,政治生涯的巔峰期已過,正過著艱難的流亡生活。但張荔英不以成敗論英雄,她看重的是陳友仁高尚的志節與品格。

民國外交家陳友仁

陳友仁,也是民國傳奇人物,曾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和外事顧問。祖籍廣東興梅,生於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早年在英國讀書,辛亥革命後回國。在他擔任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期間,一舉收復了武漢和九江英租界,這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是石破天驚的大事情,也因此被譽為"鐵腕外交家"。

然而,他們的婚事,遭到張荔英父親的極力反對。且不說雙方年齡懸殊巨大,陳友仁還與張靜江政見相悖,又長年流亡海外,居無定所,父親大人自然是心疼自己的掌上明珠。但虎父無犬女,「民國奇人」張靜江的女兒,註定也是一個奇女子。

張荔英雖然遺傳了江南女子的含蓄溫婉,但在她嬌弱的外表下,卻包裹著一顆自由不羈的靈魂。她崇尚英雄,性格剛強,全無一般豪門閨秀的文弱之氣,是個性鮮明的反傳統的「俠女」。

出於對父親恭敬,對自己坦誠,對愛情忠貞,張荔英鼓足勇氣致函父親,陳述她與陳君相晤,緣於孫夫人宋慶齡的引見。因彼此相知相愛,故而放棄了為藝術終身不嫁的諾言。信中她語氣堅定地請求父親同意他們的婚事。當時,陳友仁也有一信同時寄給張靜江,表白他對張荔英的愛慕之情。

據說張靜江看完信後氣不打一處來,但這世上哪有拗得過子女的父母呢! 

1930年,張荔英與陳友仁在巴黎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宋慶齡也以大媒身份趕到巴黎參加婚禮,當地很多報紙都作了報道。

伉儷情深(陳友仁與張荔英)

婚後,陳友仁仍被通緝,生活漂泊不定,但他們感情甚篤,婚姻不失幸福美滿。

新婚燕爾的巴黎,處處透著溫馨浪漫,連空氣里都泛著絲絲甜意。每當風和日麗的時候,他們會攜手在塞納河邊漫步,並肩去羅浮宮觀摩畫展,或是一起參加法國的畫家沙龍……

風雨同舟(陳友仁與張荔英)

其實,陳友仁除了關心政治、愛好文學之外,對繪畫也有相當的造詣,所以全力支持愛妻的美術事業。不僅陪她到郊外寫生,親力親為幫她操辦畫展,並隨時願意為她擺姿勢,成為張荔英繪畫生涯中無可取代的肖像模特。

《陳友仁肖像》

抗戰爆發後,陳友仁前往香港從事抗日活動。不料香港淪陷,他們夫妻雙雙被日軍逮捕,並被轉押送至上海軟禁於家中。在漫長的幽居歲月里,張荔英始終與丈夫風雨同舟,不離不棄。期間,張荔英用自己手中的畫筆,為丈夫畫了很多肖像畫,也以自畫像的形式,記錄下他們生命里的苦痛悲歡和風雅獨自。

張荔英《自畫像》1946年

抗戰勝利前夕,陳友仁病逝於上海。那一年,張荔英38歲。之後,她又繼續被軟禁一年,直到二戰結束才被釋放。

此後,她以賣畫為生,在上海、紐約、巴黎等旅居地都辦過畫展。作品中的簽名始終是"CHEN"。她與陳友仁結婚後,就隨了夫姓,英文名Georgette Chen是西方藝術圈所熟知的她的名字。其一生存世之畫作,統統沿用了夫姓。即使她後來短暫改嫁也不願改姓。如此深情,天地可鑑。

03.

1949年,張荔英離開中國大陸,隨身攜帶一幅自己創作的《北平風景》,連同她的故國心影,隻身漂泊到了南洋。

《北平風景》1946年

1954年,應新加坡南洋美術專科學校校長林學大之邀,張荔英任教於該校長達27年之久,教授素描與油畫,潤澤了新加坡無數的莘莘學子。

歷經戰亂、軟禁、生離死別及種種風波以後,顛沛流離半生的張荔英深刻領悟到,沒有什麼比能在這平靜的新加坡安身、靠繪畫教學為生來得更叫人安心了。

在張荔英看來,新加坡長夏無冬,風光旖旎秀美,海岸風平浪靜,最適合戶外作畫;而到戶外采景,正是她最喜歡的作畫方式。

於是,人們常見一個風姿綽約的女畫家,開著她那輛粉紅色小車,忍受著熾熱陽光的煎熬,穿行於椰風海韻中,只為找尋一個可以入畫的好景。在那個鮮少有女性開車的年代,這實在是都市的一道風景,更是一個藝術家忠誠的從藝態度。而張荔英的小紅車,有時候也成了畫面的一部分。

《木船與老屋》

南下之後的張荔英,以其現代藝術美學觀及對油彩的嫻熟掌握,為20世紀的新加坡藝壇注入了一股清新活力,並成為南洋畫派的女先鋒。她身兼藝術家和教師的身份,同時也是一位激勵人心的人物。

位於聖多馬徑11號的南洋美專

當張荔英第一次踏足南洋美專,便對這座古樸的校園一見傾心。之後,張荔英在此執教直到退休。她每年帶一個畢業班,每一個畢業班交到她手上,都會成為她所說的「我最偏愛的一個班」;年底驪歌響起,她又會親手為畢業生寫一篇離別感言。柔軟的文字里,飽含了一名教師對即將離校學生的諄諄囑盼,對學校的自豪和愛護;也有一名畫家對藝術的解讀,對潮流的詮釋……

這樣的「離別感言」,她一寫便是20餘載。除了每年帶一個畢業班,她還長期兼任英文秘書,協助校方處理相關事務,屢次在關鍵時刻為學校立下汗馬功勞。

04.

時光知味,歲月沉馥。張荔英八十七載悠悠歲月,不僅桃李盈門,亦留下畫作無數。她別樣的人生,不僅塑造了她個人的稟賦,同時鑄就了她獨特的藝術風格,讓她成為20世紀亞洲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

  

張荔英為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繪肖像(1955-1956年)

她一生所繪,包括人物畫像、靜物畫與風景畫。其作品擁有完美無暇的筆法、暗淡柔和的色彩,及一絲不茍的構圖,以其精緻和細膩而聞名。她的畫風深受塞尚和梵谷的影響,並糅合了後印象派與野獸派兩家之長。但她並不盲從,而是以其獨特的美術天賦,深刻體悟西方美術技法與審美精髓,西為中用,開創出清雅宜人、華而不艷的畫風。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32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