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沿海排列圍欄防範劍魚來襲的新加坡「海角圍欄」如今在哪裡

2021年01月25日   •   9918次閱讀

從地圖上來看,人力車站、火車站、地鐵站各據一方,三足鼎立,構成丹戎巴葛的核心地區。從時間維度來看,三個車站,三種交通工具,代表了三個不同年代,勾畫出三種不同的城市面貌。

丹戎巴葛小旅行,不只是空間的移動,也是時光的穿越。

人力車站(右)與花菲衛理教堂(前金華戲院),每一個路口都是一座充滿時代記憶的建築。

丹戎巴葛在哪裡?旅途中習慣以車站為據點,以丹戎巴葛來說,早期會想到火車站,後來想到的是地鐵站。兩個丹戎巴葛車站之間,就是一般概念中的丹戎巴葛。

還要認真追溯,丹戎(Tanjong)指的是海角,巴葛(Pagar)指的是圍欄。

記得小時候的課本有這個故事:新加坡的一處海邊經常有劍魚飛上岸來刺傷漁民,聰明的小孩想到一個妙計,用香蕉樹沿海築成圍欄,劍魚來襲時刺入樹幹上動彈不得,解決了問題,從此這裡就稱為丹戎巴葛。

故事還附帶插圖,畫中成排的樹幹沿海排列,插著一條條頭型如劍的魚,印象特別深刻。看完心裡有個疑問:故事中的海角在哪裡?

自懂事以來,丹戎巴葛從來都看不到海,只有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

直到長大以後有一次到凱聯大廈(International Plaza)拜訪朋友,高樓層窗外放眼看出去,才第一次看到了丹戎巴葛的海。沒有劍魚也沒有香蕉樹,沒有半點蕉風椰雨的海角風情。海面貨船點點,周邊高樓林立,一派鋼筋鐵骨的繁華城市面貌。

物換星移,傳說中的海角已發展成忙碌的世界大港,港口業務帶旺岸邊地區,形成高樓密集的中央商業區黃金地段。

走過不同年代

探索丹戎巴葛,真正的「圍欄海角」所在正是圍起來閒人免進的海港範圍,可以逛街遊玩的部分涵蓋尼路(Neil Road)以南到岌巴路(Keppel Road)的街區。縱向的丹戎巴葛路斜斜穿腸而過,細細長長,有如丹戎巴葛區的脊骨。

丹戎巴葛路細細長長穿過街區,有如丹戎巴葛區的脊骨。

以車站為地標的話,還要加入一個人力車站(Jinricksha Station),位於尼路與丹戎巴葛路交界之處。「Jinricksha」是「人力車」的日語發音,19世紀穿梭於碼頭和市區之間最常見的交通工具。

建於1903年的人力車站是註冊和管理人力車的總部,屬於愛德華時期風格,依據三角形街角地形而建,呈V形結構沿著兩側的街道伸展。古典柱式立面,方基圓穹塔樓,兩側紅磚牆體上勾勒出白色窗戶與拱形線條,雄偉優雅。

二戰後人力車被淘汰,車站改作其他用途,包括計劃生育診所、婦幼中心,見證人口劇增的年代。隨著市區的發展,建築不斷轉換用途,大半個世紀來曾用作酒廊、餐館、KTV、辦公樓等,就連巨星成龍也曾投資買下這棟建築。

不變的是屹立在丹戎巴葛路口的顯著地位,也是遊覽丹戎巴葛的最佳起點。

從地圖上來看,人力車站、火車站、地鐵站各據一方,三足鼎立,構成丹戎巴葛的核心地區。從時間維度來看,三個車站,三種交通工具,代表了三個不同年代,勾畫出三種不同的城市面貌。

丹戎巴葛小旅行,不只是空間的移動,也是時光的穿越。

站在人力車站前面的三岔路口(尼路∕丹戎巴葛路∕麥士威路)放眼環顧,每一個路口都是一座充滿時代記憶的建築。尼路與丹戎巴葛路之間夾著人力車站,丹戎巴葛路與麥士威路之間屹立著花菲衛理教堂(前身為金華戲院)。然後是麥士威熟食中心,疫情前最吸引遊客的美食熱點之一。

不難想像就在這個街口,曾經滿街的人力車往來穿梭,戲院引來大批群眾,攤販美食飄香的濃濃生活味道。

見證城市變遷

丹戎巴葛是認識城市發展與變遷的最佳地點。開闢港口後海事業發達,也帶動岸上人流與交通網絡。丹戎巴葛日趨城市化,鋪設道路興建房屋,貨物從碼頭登陸,經由丹戎巴葛路送往城裡,發展出各式樓房街屋與忙碌街道。丹戎巴葛火車站也應運而生,取代市區里的登路(Tank Road)火車站,更靠近港口,以方便貨物的轉運與船客。

主導城市規劃的市區重建局就位於麥士威路,大樓里設有新加坡城市展覽館(Singapore City Gallery),展現新加坡自建國以來城市面貌的蛻變,以及未來的長遠規劃。展館分成多個展區,2019年翻新後增設不少多媒體互動體驗,最大看點是一組大型市區建築模型,栩栩如生鳥瞰新加坡市區全景。展館免費參觀但疫情期間暫時關閉,門口有一組「三水婦女」石雕,向紅頭巾致敬。

新加坡城市展覽館的紅頭巾雕像。

來到這裡順便看一眼對面的古老建築,1928年落成時作為交通警察總部,曾經是交警的辦公場所與生活營房,一度也是國人參加駕駛考試和領取駕照的地方。2005年改為紅點設計博物館,目前是修葺一新的麥士威國際爭議解決豪院(Maxwell Chambers Suites)。

前交通警察總部於1928年落成。

回到丹戎巴葛路,沿著路口的金華戲院與人力車站走下去,左右兩邊成排的舊店屋櫛比鱗次,婚紗店、酒吧、咖啡館、異國料理……古老身軀注入豐富多元的時代面貌。

店屋後面延伸探索,達士敦這一邊相對幽靜,保留了濃濃舊日風情。達士敦山(Duxton Hill)、達士敦路(Duxton Road)與附近地段早期為豆蔻園,19世紀中改為商店民宅,曾經鴉片館、賭館林立,街上停滿人力車。丹戎巴葛區重新發展後國際美食薈萃,甚至也吸引國際酒店進駐,為遊客提供不一樣的住宿體驗。精心修復的受保留店屋復古又新穎,本土又國際,尤其達士敦山盡頭禁汽車進入的路段,隱蔽清幽,別有一種大隱於市的隱逸氛圍。

達士敦山盡頭禁汽車進入的路段,自成一個世界。

繼續往前來到寅傑路(Yan Kit Road)一帶,連接好幾座組屋的丹戎巴葛坊(Tanjong Pagar Plaza),進入城市發展的另一篇章。雖然地處中央商業區,組屋樓下的鄰里商店、超市、巴剎與熟食中心等依然保留了典型的老式組屋生活面貌。後面還有丹戎巴葛民眾俱樂部,已停止使用的寅傑游泳池——居者有其屋不只一屋遮頂,也涵蓋了周全的生活設施與公共空間。數步之遙就是達士嶺摩天組屋(The Pinnacle @ Duxton),新舊對照,見證新加坡公共住屋的發展(空中花園疫情間暫不開放)。

露天草坪為密集都市裡提供透氣空間。

索菲特酒店高樓層的空中花園。

過去現在與未來

以丹戎巴葛路為軸心一路走來,前段的舊店屋是過去,後段的居民區是當下;右邊的組屋與熟食中心是接地氣的平民日常,左邊的酒店、商場、辦公樓,是白領上班族與外派人員聚集的商業地段。地鐵站連接綜合項目形成醒目地標,不只標示著丹戎巴葛的現代面貌,也讓人一窺城市的未來。

高樓圍繞的都城隍廟。

地鐵站周邊傳統的金融區,近幾年來出現更多酒店、商場與高檔私宅。站在地鐵站前面的有蓋公共空間,對照腦子裡十幾二十年前的印象,曾經高矮建築參差錯落,路窄車多,滿目紛亂,難以想像有一天站在同一角落,已變得如此通風開闊,滿目綠意。

地鐵站前面寬敞通風的公共空間。

如果不是對面的百年老廟還在,幾乎就會以為是來錯了地方。都城隍廟創立於1898年,1905年重建成完整的廟宇,香火鼎盛,如今左鄰右舍都已換了人間,古色古香的獨棟建築圍繞在新穎光鮮的高樓建築之間,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過去十多年金融區辦公樓紛紛重蓋翻新,用地重新規劃,密集街區開發大片的空間與綠意。都市叢林變身宜居環境,注入生活趣味。

屹立在地鐵站上方的國浩大廈(Gucco Tower)是新加坡目前最高建築,豪氣十足,結合了商場、辦公樓、酒店、豪華公寓。高樓層為華利世家(Wallich Residence),索菲特酒店(Sofitel Singapore City Centre)占了5樓以上的20層樓,底下是商場空間,地下直通地鐵站。綜合性項目採用「垂直城市」概念,垂直空間裡營造多元場所,居住、工作、休閒合而為一,滿足城市生活的所有需求,也是未來都市生活的最新模式。

新舊對照,舊店屋後面是新加坡最高建築國浩大廈。

龐大項目不忘環境綠化,高樓層的公寓與酒店各有專屬的空中花園,地面層的城市公園就在地鐵站前方,透光高挑的有蓋空間適合舉辦活動,旁邊另有露天草坪,放置了幾張椅子,偶爾也有藝術品點綴,在密集都市裡提供透氣空間。

對面另有一座未來感的綠色建築豪亞酒店(Oasia Hotel Downtown),筆直長筒狀有如一柱擎天,四面外牆都是紅色的鐵網結構,綠色植物攀藤而上,整棟建築紅綠相間,形成名副其實的鋼骨水泥森林。

入夜外牆鐵架與植物遮掩了窗戶的點點燈光,只有四角的植物投以燈光照明,從地面抬頭仰望,中心樓層的空中花園特別顯眼,水光與樹影透過燈光輝映在天花板上,晚風中輕輕晃動,夢幻迷離,不知今夕何夕。

丹戎巴葛承載著悠悠歲月,卻又走在時代的前沿。漸行漸遠的火車站,目前進行著修復工程,原址下方興建新的廣東民地鐵站,等待著下一段的旅程。丹戎巴葛碼頭也將在南部瀕水市區計劃下遷往大士,連接整個南部海岸線重塑新市區。終於會有那麼一天,丹戎(海角)卸下了巴葛(圍欄),綻放全新姿態,說不完的故事,又翻開新的一頁。

 

新加坡城市展覽館的大型市區建築模型。(攝於疫情前)

文/圖:黃匡寧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985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