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is the right hand of nature. The latter only gave us being, but the former made us men.
—Schiller
德國詩人席勒曾經說過,
藝術就像自然的右手,自然只讓我們存在,
而藝術讓我們成為真正的人類。
一個懂得欣賞藝術的人,
往往擁有更加豐富的精神世界,
更能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和樂趣。

學習藝術對於2-8歲的小孩子來說尤為重要,
因為這一階段正是創新能力啟蒙開發的黃金期,
藝術可以幫助小孩子提高審美能力和創新思維,
可以說是受益終生的學習。






美術作為藝術最主要最直觀的表達形式之一,
可以說是人類開啟藝術世界大門的一把鑰匙。
那麼在新加坡到底應該如何為自己或小孩子選擇
適合的藝術課程?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方面?
今天小紅就來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01. 給兒童:不同材質和工具的體驗感
× 傳 統 美 術 培 訓 ×
對小孩子來說,從美術課程中得到快樂、增進創新能力從而激發創作熱情是最為重要的。新加坡的傳統美術培訓往往側重於使用有限的蠟筆和水彩媒介進行臨摹,不僅局限孩子對媒介的認知,而且以「像不像」來評判……
√ 創 新 美 術 培 訓 √
小孩子對於世界的認知還在一點點建立的過程中,往往好奇心旺盛,什麼都想試一試。在這個階段,其實他們非常需要嘗試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和材料進行創作和表達。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非常重要。




不同材料所具有的不同味道、形狀和質感對小孩子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值得探索的世界,完全打開孩子的五感(眼、耳、鼻、舌、喉)。所以學習美術的過程就變成了和世界交流的有趣過程。把藝術融入生活中後,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藝術家的思維和習慣。
















以上作品均為2-8歲兒童創作

02. 給兒童:課程設置的多樣性
× 傳 統 美 術 培 訓 ×
傳統美術,有限的課程會非常限制小孩子的想像力,形成局限的思維,也無法開發兒童的潛能。
√ 創 新 美 術 培 訓 √
因此除了工具和材料的多樣性,課程設置也要滿足多樣性的需求,讓小孩子從各個維度認識藝術。趣味觀察、平面課程、立體課程、藝術史課程,甚至是異想空間課程,引領小孩子走入藝術的殿堂。


03. 給兒童:生活中學習、自然中創作
× 傳 統 美 術 培 訓 ×
傳統的美術培訓機構幾乎全部採用在教室中教學的模式。這對兒童來說很容易形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喪失對藝術的興趣,同時也會漸漸失去「藝術來源於生活」的感受,變得很難在生活中發現美。學得越多,反而創造出的作品卻越局限。
經過傳統美術培訓後,孩子往往形成依賴老師的習慣,忘記了獨立創作的能力,也磨滅了獨特的見解力。久而久之,孩子會喪失創作的熱情,只會塗色與模仿,不管是繪畫環境還是方式都會非常局限。
√ 創 新 美 術 培 訓 √
創新美術課程則以主題式教學為主。通常每一節課為一個獨立主題,主題課程輻射128個領域的自然文化羅盤與生活化內容結合,讓孩子學以致用,為生活而準備,孩子會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結合戶外寫生課程,豐富孩子繪畫體驗,感受大自然帶給他們的靈感與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充實繪畫語言。

在創新美術培訓機構里,老師會帶著孩子們外出寫生,嘗試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創作,讓孩子充分感受自然、感受藝術和生活的緊密連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