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官網數據顯示,去年新加坡共有32起猴痘病例,和2022年的19起相比,增加了近7成。
新加坡的猴痘病例,截止2023年上半年只有6起,但從9月份開始,病例明顯上升。從9月到12月,一共發現了25起猴痘確診病例。

衛生部發言人表示,32起病例中,20起屬於本土病例;至於12起輸入型病例的患者,他們大部分都到過東南亞和南美洲的一些國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去年底發布的數據,2023年11月,全球一共發現了906起猴痘病例,遍及26個國家,其中以美洲和歐洲的病例較多。

世衛的報告也指出,猴痘的在東南亞的病例,在2023下半年開始大幅增加。

圖源: 世界衛生組織
截止2023年11月30日,全球感染猴痘的85649起病例當中,男性病患為82528人,占比96.4%。

猴痘在全球範圍內已造成171人死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顯示,猴痘病毒有兩個分支。第一種源自非洲剛果,死亡率是10%;第二種源自西非,死亡率低於1%。衛生部發言人在接受《海峽時報》的詢問時說,本地所有確診病例都屬於第二個分支。

新加坡在2022年6月21日發現第一起輸入型的猴痘確證病例。
發言人也表示,目前公眾感染猴痘的風險仍相當低,因為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近距離的肢體接觸,包括與患者發生性關係。
儘管目前新加坡猴痘病例並不多,但其中卻有查不出源頭的本土病例。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系主任許勵揚副教授回復《海峽時報》詢問時說,這有可能是猴痘在新加坡已成為低程度的地方性流行病。如果情況真的如此,接下來全島可能還會出現新的猴痘病例。

圖源: 世界衛生組織/奈及利亞疾病管理中心
猴痘初期症狀包括發燒、頭疼、疲憊、身體不適、背痛等。病患的身體在這之後的一天至三天會出現斑丘疹,之後的二到四周逐步變成水泡和膿皰,然後才結痂。
2022年7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把猴痘疫情列為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去年5月,由於病例減少,世衛將猴痘從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名單中移除。目前新加坡並沒有猴痘患者死亡的病例。
世衛組織,新加坡衛生部丨來源
世衛組織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