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9日,2018年到了末尾,回顧2018年的緬甸可以說是一團糟,翁山蘇姬的耐心沒有等來西方的諒解,而在她上台之後緬甸的經濟發展乏善可陳,尤其是在西方威脅制裁而翁山蘇姬又為了表明態度擱置一帶一路等項目之後更是如此,當初憑藉一腔熱血支持翁山蘇姬的緬甸民眾對她越來越不滿,即便沒有羅興亞人的問題,翁山蘇姬也無法依靠西方的援助提升緬甸的經濟,畢竟西方人沒有耐心去培育緬甸,更不會好心的幫助翁山蘇姬而不去索取任何回報,翁山蘇姬為了實現當初振興經濟的夢想,更是為了能夠在2020年的大選穩定住局面,她不得不向東看,而且時間已經不多了,她成立一帶一路委員會也正式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補救丟掉的時間。

翁山蘇姬成為緬甸的國務資政之後曾經一心想要通過西方的幫助讓緬甸的經濟更上一層樓,但是她很快就發現西方人只對緬甸的軍方感興趣,而對於經濟問題,如果開心了會援助一些,不開心了就會發脾氣,如果沒有羅興亞人的問題,翁山蘇姬或許會醒悟的更快,但是羅興亞人問題爆發反而轉移了矛盾,翁山蘇姬甚至在很長時間都認為西方人的憤怒是因為羅興亞人而沒有發現是因為自己不聽話導致的,這也讓她浪費了很多時間,而民盟也在這段時間裡一點點消耗掉民眾的信任。

新加坡在剛獨立的時候,李光耀曾經表示要在20年內超過緬甸,但是沒到20年便完成超越,現在的新加坡已經將緬甸落在了身後,而翁山蘇姬上任的時候也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在20年趕上新加坡,這個夢想看起來有點不現實,不過緬甸如果不是因為局勢不穩定,還是有很多經濟增長點的,而且在翁山蘇姬等待西方諒解的時間裡,東南亞很多國家已經配合一帶一路發展基礎設施了,翁山蘇姬口號響亮卻一直沒有付諸於行動。

2020年大選已經很近了,但是翁山蘇姬並沒有在經濟方面有太大的改善,而在一些補選中,民盟的支持率也一直在下降,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畢竟對於翁山蘇姬來說,沒有軍方的支持如果再被民眾拋棄,那麼民盟就很難再度崛起,所以她已經沒有時間去等待西方諒解了,而她不得不選擇發展經濟,畢竟相對比西方的大餅,贏得2020年的大選更加實際。
翁山蘇姬向東看並非主動所為,而是在局勢的逼迫下不得不如此,但是這樣才是讓西方最難受的,畢竟我們知道如果是翁山蘇姬的個人行為,那西方再選擇一個代言人就可以,不過當與西方關係密切的翁山蘇姬都被動去選擇向東看,那麼就是大勢所趨,並不是一個兩個人能夠改變的,因為只有這樣才符合緬甸的利益,西方之前對翁山蘇姬的培養只是為了證明他們的錯誤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