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選海外成熟買方市場的觀點、理念和工具,並結合海川研究中心對於中國買方市場的觀察和理解,支持中國買方市場不斷蛻變。
——中國家族辦公室手冊
「今年預計有2800名億萬富翁從全球各地遷移至新加坡。」
「至少600家家族辦公室正等待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審批。」
「今年1~8月,新加坡外國買家交易房產總量約14000套私人公寓。新加坡的房價近一年來已經上漲了30%-50%。」
「聽說富豪、VC/PE都在扎堆湧入新加坡,甚至連新加坡的普通酒店價格從300新幣標間,都漲到了1000新幣。」
……
這些現象都折射出了今年新加坡的火熱。在全球深受covid-19病毒疫情的困擾下,新加坡最開始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之後不得不放開,反而使其獲得了全球資本的湧入,享盡了好處。
在熱錢湧入的過程中,備受矚目的是,今年新加坡大幅提高了在當地設立家族辦公室的門檻。那麼,現在去新加坡設立家辦還有機會嗎?能獲得什麼優勢?這可能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熱錢湧入新加坡,吸引力何在?
近年來,一些富豪移民或投資到新加坡的新聞時常見諸媒體,包括橋水基金達利歐、海底撈張勇夫婦、李嘉誠等。而由於相對寬鬆的防疫政策,今年以來多場國際性的大型金融峰會活動,都落地在新加坡舉辦,這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金融精英和熱錢湧入。
據報道,在今年7-9月份,當地的酒店價格直接暴漲2-3倍,部分酒店房間價格甚至要上萬元一晚,堪稱一房難求。
從優勢來說,新加坡相對是一個自由港,在國際上經常處於中立國的立場。地域上,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是亞洲金融中心第一、全球金融中心第三(最新數據,參見搶人大戰!中國香港VS新加坡|中國家族辦公室手冊),投資通道、投資種類齊全多樣,新加坡的幣值也相對穩定。
新加坡在國際金融、貿易融資、海事金融、保險、財務運作方面擁有領先地位,在資產管理、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方面也表現不俗。具體來說,在金融監管政策方面,新加坡的監管政策相對其他歐美國家更加寬鬆,而且有稅收和管理政策的各種優惠,重點培育了亞洲美元市場和金融期貨市場,從而成為全球四大離岸金融市場之一。
新加坡對於富裕客戶的隱私權採取嚴格的保密措施;在海外信託架構設立中,新加坡的信託法律法規非常完善,且是獨立主權國家;對金融企業的設立也採取比較寬鬆的准入政策,為適應金融混業經營的需要,其在資本市場發放通用牌照,機構可以同時進行券商、基金、期貨、REITs管理等業務。
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最高不超過20%,公司所得稅最高22%,且沒有資本利得稅,沒有遺產稅;這遠低於美國和歐盟國家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新加坡的財富管理行業一直享有豐厚的稅收優惠政策。
在投資產品方面,有方便快捷的外匯交易和貨幣兌換,衍生品交易,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交易,還能投資港股、美股和全球主流股票市場,進行國際期貨期權交易或購買美國國債、進行金融借貸等融資槓桿操作。
在財富管理方面,新加坡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眾多,同時新加坡優質的教育、良好的營商環境、完備的社會保障的優勢,以及對技術移民的歡迎,吸引了全球的人才聚集。
在新加坡設立家辦,有什麼要求?
今年4月,新加坡大幅提高了在當地設立家族辦公室以及免稅政策(通常說的13O和13U)的申請門檻。具體如下:
13O
1)資產管理要求從500萬提高至1000萬新幣
2)需保證管理資產在兩年期內達到2000萬新幣的規模
3)管理資產的10%需為本地投資或者是1000萬新幣(以較低的為準,需在一年內達標)
4)需要僱傭至少兩名專業人士(可為家族成員)
13U
1)管理資產不變,5000萬新幣
2)管理資產的10%需為本地投資(一年內達標)
3)每年的運營花費至少為50萬新幣
4)要僱傭至少三名專業人士,至少有一名非家族成員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數據顯示,新加坡家族辦公室數量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增長了5倍。截至2020年底,新加坡有400個單一家族辦公室,到今年第一季,新加坡的家族辦公室已有近800家。英國富豪、戴森公司創辦人詹姆斯·戴森、橋水基金創始人等億萬富豪均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
據預測,今年有至少600家家族辦公室正等待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審批,2022年,新加坡新成立的143個家族信託辦公室中有44%是源自中國,按照新加坡金管局說法「申請量突破過去一年的紀錄」。
前景真的很好嗎?
根據最新的數據,受電子出口大跌10%影響,新加坡今年九月份關鍵出口同比增長僅3.1%,製造業產值同比增長僅0.9%,均低於市場預期。
同時,在關鍵製造業發展低於預期的情況下,新加坡的通脹水平攀升。在食品、服務業、零售和其他商品價格的推動下,新加坡九月份核心通貨膨脹率進一步攀升,同比增幅達到5.3%,創下2008年11月以來、近十四年的新高。
某種程度上說,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更多靠的是來自於外部資金和熱錢的湧入,而非靠自身的內生增長動力。對於家族辦公室來說,更多是利用當地的市場環境和法律制度,獲取投資方面的諸多便利。可以說是富豪紛紛湧入,設立家辦帶動了新加坡的經濟發展,而當地為了吸引更多的富豪,也開放了更多的優惠和便利措施。
在新加坡設立家辦,打理的更多是自己的錢,是富豪帶著資金一起去的。新加坡更多像是一個中轉站,而非良好的目的地,富豪們還會考慮資金的安全性問題,很多人不免對一個小島國有一定的擔憂。
家辦如果希望能吸引到LP去投資,或者有人把錢交給自己去打理,可能會令人失望。新加坡的移民門檻比較高,不斷提高的各種傑出人才門檻、設立家辦的門檻就是一個例證。此外,新加坡的普通勞工,大多數人是境外而來,在當地居住生活環境比較一般,疫情嚴重時還面臨著相對本國居民更加嚴苛的管控,此前媒體報道,2年內新加坡流失了23萬外籍員工,出現了用工荒。
在提高了家族辦公室的設立門檻之後,隨著全球慢慢恢復疫情之前的常態,面對更多挑戰,新加坡的競爭優勢可能會有所下降。對於家族辦公室來說,新加坡是否是一個好的選擇,或許要面臨更多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