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需要均衡的飲食,確保攝取人體所需的營養,以更好地對抗癌細胞,以及應對治療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然而,在化療期間,失去食慾、味蕾改變、口腔長瘡、咽喉疼痛,是常見副作用,會影響飲食。如何在面對這些副作用時,最大可能攝取所需的營養,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腫瘤內科高級顧問臨床助理教授戴偉明醫生解析。

健康、均衡的飲食,能提供所需要的營養,幫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療,並應對副作用。
(檔案照)
戴偉明醫生接受《活得好》訪問時說,癌症患者的飲食很重要。健康、均衡的飲食,能提供所需要的營養,幫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療,並應對副作用。 戴醫生說,在化療期間,不需要特別多吃或避免某種食物,但適度改變飲食,可幫助抵抗化療的一些副作用。
舉例:化療約一周後,可能出現口腔和咽喉疼痛,建議患者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可選吃含醬汁或湯類的食物,甚至冰淇淋,更易吞食。
總體而言,重要的是患者與醫療人員(醫生或營養師)應充分溝通,以預先了解化療可能出現哪些副作用,會影響營養的攝取。
醫療人員會根據患者個人的狀況和營養需要,提供適合的飲食建議。患者可向他們詢問可多吃的食物種類。
戴醫生表示,克服食欲不振和味覺下降的一些貼士包括:
選擇具有誘人的顏色、質地和口味的食物。建議使用不同的香料和調味料,讓菜肴「更重口味些」,也能加以裝飾,以使食物看起來更有吸引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一般能誘發胃口。
少量多餐。如果患者吃不下,不要勉強,可分多次提供小分量的食物。
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吃飯,邊吃邊聊,享受用餐過程。
做些輕度運動,如飯前運動10分鐘,有助於增加食慾。
Q. 化療期間,是否應該無時無刻確保看護者在患者身旁?
戴醫生:重要的是患者應詢問醫護人員,治療過程中可能預見的副作用。每名患者會出現的副作用、嚴重程度因人而異。
一般上,治療後立即出現的副作用最為嚴重,一到兩周後就會消失。
是否需要看護者時刻在身旁,主要看副作用的嚴重程度,以及個別患者的需求。
每名患者需求不同

(檔案照)
每名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病患都有不同的營養需要。舉例:若食慾不佳,醫護人員可能會建議患者多攝取高熱量的食物;若有腹瀉或腸胃阻塞問題,則可能需要減少高纖維食物。一般上,營養均衡的健康飲食,以及攝取足夠水分,是基本需求。這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
蛋白質是免疫系統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幫助強健肌肉、加速傷口癒合,以及維持幫助人體防禦感染。生病時,身體往往需要更多蛋白質。
吃什麼攝取:瘦肉、魚類、家禽肉、乳製品、豆腐、豆乾、果仁、鷹嘴豆等等。 碳水化合物為身體提供能量(熱量),讓身體能正常運作。一些碳水化合物食物也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每個人所需攝取的熱量依年齡、體型、活動量和身體健康狀況而定。
吃什麼攝取:米飯、面類、煎餅、義大利面、餅乾、麥片、乳製品、穀類、豆類;水果和澱粉質較高的蔬菜,包括馬鈴薯和玉米;蜂蜜、糖漿、白糖和黑糖都是高濃度碳水化合物來源。
脂肪是人體最大的能量來源。脂肪酸也幫助人體輸送維生素、製造激素,並建造新細胞。
吃什麼攝取:牛油、人造黃油、植物油、果仁、種子、奶油以及肉類、魚類和家禽類中含有的天然脂肪。
維生素+礦物質是身體成長、發育以及正常運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若飲食均衡,並攝取足夠熱量和蛋白質,一般上,都能攝取足夠維生素和礦物質。
維生素A來源:雞蛋、肝臟、乳製品、番薯、紅蘿蔔、芒果 維生素B1-12來源:黃豆、西瓜、牛奶、酸乳酪、肉類、家禽類、魚類、菇類、馬鈴薯、西蘭花、鱷梨、香蕉、雞蛋 維生素C來源:酸性水果、馬鈴薯、西蘭花、甜椒、番茄
維生素D來源:脂肪含量高的魚類、強化牛奶
維生素E來源:植物油、綠葉蔬菜、果仁 維生素K來源:包菜、雞蛋、牛奶、西蘭花 鈣質來源:酸乳酪、乳酪、牛奶、沙丁魚(帶骨吃) 鎂來源:菠菜、西蘭花、果仁 鉀來源:肉類、牛奶、蔬菜、全穀類食物、水果、豆類、果仁
鈉來源:所有食品,包括牛奶、魚類、雞蛋和家禽類中含有的天然鹽
記者:莊秀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