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
新加坡的組屋竟然突然出現不明肺結核感染群!
目前已有7人出現肺結核,但病例彼此之間沒有接觸!也不曾在同一個地點聚集!


衛生部通知要展開檢測! 到底是怎麼回事?
震驚!新加坡組屋驚現 不明肺結核感染群,2人死亡
就在昨天下午,衛生部突然發布文告通報以下情況:
2022年3月2日,衛生部接到7起肺結核病例通報,皆來自惹蘭紅山第2座組屋。
這些患者的確診時間集中在2月到3月期間,且都是同一座組屋的不同住戶。

衛生部經過基因分析後,4月才確認這7起病例由相似基因組成。這意味著肺結核病例之間理應有關聯。
但這就是奇怪的地方:
7個病例之間,彼此沒有接觸過,也沒有在同一地點聚集過。可他們卻不約而同確診肺結核。
更加細思極恐的是,這些病例確診時間為2月到3月。
兩個月過去,僅2人完成治療。3人正在治療,還有另外2人因跟肺結核無關原因,死亡!

衛生部沒有披露其他原因,是什麼原因。
但過去兩年的新冠已經讓我們深知,即便不是因新冠死亡,患者還是會因新冠出現併發症而死亡。
那麼,這死亡的兩個人有沒有可能是肺結核病發症?注意,這裡僅僅是外界猜測,沒有實證。
目前只知道肺結核來得莫名其妙,並且不是很好治。

為了保險起見,新加坡衛生部決定:
從下周五(5月27日)開始,為惹蘭紅山第2座組屋所有居民、商家跟雇員進行檢測。
檢測對象包括在2020年10月後入住,但目前已搬離的前住戶。(預約檢測熱線:6258 4430)
這次檢測為期3天,到5月31日結束。

其中一個檢測地點:the Queenstown Hock San Zone Residents』 Committee (RC) Centre,3 Jalan Bukit Merah, Singapore 150003
從上述動作來看,不明肺結核需要關注,但不用太過驚慌。
衛生部也說明:如果沒有跟患者接觸,那麼感染肺結核的幾率就非常低。所以沒必要展開更大規模的檢測。
「被診斷患有肺結核的人,會迅速變得無傳染性,預計不會構成公共衛生威脅。」

截止到下午,已知7個肺結核,彼此無關聯,但可能是通過一個或多個感染源從而產生聯繫。
具體是什麼感染源,衛生部還在調查。
肺結核的症狀包括持續三周或更長時間的咳嗽、低燒、盜汗、疲勞、體重減輕和胸痛。
由於原因不明,所以大家相互提醒下有疑似症狀需注意。同時也不用過分擔心,畢竟衛生部已經說明肺結核不傳染。

要搞清楚一個組屋,沒有交集的人要如何同時確診肺結核的原因還需要一段時間。
現在,新加坡還沒送走新冠病毒,剛發現一個肺結核感染群,接下來或許又馬上要面臨新傳染病的「輸入風險」。
它疑似「新冠+天花」的結合體,人畜共通、致死率可高達10%!
全球至少11國頻曝確診。其中,英國似已社區傳播,當局購入新疫苗預防。世界衛生組織昨天為它召開緊急會議!
「這種病現在出現,很不尋常!」
傳播像新冠,症狀像天花
新傳染病正在「不尋常」蔓延
就跟前幾天講過的番茄流感一樣,這次的新傳染病,猴痘,也是突然大規模出現的。
但猴痘的性質比番茄流感還要惡劣上很多。
因為它有著類似新冠病毒的傳播的方式,卻會導致天花一樣的症狀,還會人畜共通。
現在歐美各國,對猴痘都比對新冠來得緊張。
咱們先來深扒一下這個「神秘猴痘」。
1)猴痘的潛伏期竟跟早期新冠類似?
感染症狀卻如天花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的人畜共通的疾病。即它可以從動物身上傳給人,而感染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也很有可能感染。 (猴痘病毒顆粒)

圖源:《新科學家》
猴痘的潛伏期跟新冠原始毒株差不多,約5-21天。 大家應該記得2020年有一段時間,入境新加坡/回中國的海外旅行史要求期限都是21天。
而現在傳播的猴痘,潛伏期幾乎等同前年的新冠。 猴痘的症狀,據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的追蹤:
感染初期症狀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發冷和乏力。
發燒1-3天內,患者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皮疹症狀,從臉部位置開始爆發,之後其他部位也陸續發作,直至全身。
發作過程中,皮疹也在往天花的形狀轉變。

不確定會不會留疤
從最初扁平的斑丘疹,逐漸膨脹變成小水皰,隨後化膿,膿皰需要10天後才能結痂,約21天(三周)後結痂才能完全消失。
據現有資料,猴痘患者在皮疹爆發階段最具傳染性。
矛盾就在於,患者感染後,最久可能需要3周才會出現明顯症狀。初期診治,常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如皮膚病。
2)猴痘人畜共通,如何傳播? 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傳播渠道就比較複雜一點。
首先,第一個傳染者為什麼會感染猴痘病毒?
科學家認為,這個人可能是直接接觸到受感染的動物血液、體液、皮膚或者黏膜傷口。
或者,是因為吃了未煮熟、攜帶猴痘病毒的某種動物的肉而感染上。

猴痘病毒,名稱跟猴有關,但病毒宿主不僅僅只是猴科,其他動物也可以。
所以被誤食從而傳到人類身上也是極有可能。
那麼一旦到了人傳人的環節,傳播途徑就更加多樣化,截止到目前已發現以下幾種途徑:
大的呼吸道飛沫傳播(新冠的主要傳播途徑)
通過皮膚接觸傳播
接觸感染者使用的衣物、毛巾或床上用品
性行為
關於第4點,是爭議相對較大的。

猴痘病毒本身不屬於性傳染疾病,且傳播鏈也跟性行為沒有明顯聯繫。
可這次的猴痘傳播,竟然出現了一個新特點,就是頻繁通過性行為傳播。
英國衛生安全局表示迷茫:
「這真的很奇怪,我們發現一些可能是通過性接觸傳播的病例。這是一種新的傳播途徑,也影響到我們的疫情防控。」
3)易感人群包括哪些群體?
從傳播途徑來看,感染風險最高的人是患者的密接者。猴痘沒有明顯的易感人群,幾乎可以說來者不拒。
一線衛生工作者、家庭成員跟性伴侶,屬於高風險人群。
尤其是性伴侶之間,目前,英國衛生安全局發現當地男同性戀、雙性戀、男性性關係的病例相對較多。

4)致死率如何?是不是有藥可醫治?
猴痘的致死率約1-10%。美疾控中心形容,非洲每10個猴痘患者,就有1人可能喪命。
但致死率多高,具體多少得看是什麼種類的猴痘。

圖源:AP | 顯微鏡下的猴痘
世衛公布有2大猴痘病毒,一個是西非進化支,致死率約1%;另一個是剛果盆地(中非)進化支,致死率高達10%。
這意味著,有人感染猴痘可能沒事,爆完皮疹,膿包,等創口自己結痂脫落就好了。
但有的人感染猴痘,視病毒暴露程度、患者身體健康條件,以及是否有潛在疾病發展成併發症的程度,病情嚴重的患者也有可能死亡。

圖源:getty image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提醒,有2類人群需要特別關註:
兒童,兒童感染猴痘將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現重症。
孕婦,如果女性在懷孕期間感染猴痘,也可能導致併發症,嚴重患者或發生胎死腹中的情況。
截止到目前,猴痘病毒沒有專門經過安全驗證的治療方式。

但因為它跟天花病毒同屬一個家族,所以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有一定的保護效力,約85%。
至少11國爆發不尋常猴痘疫情 或成新大流行?新加坡需防輸入
當地時間5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緊急召開會議探討猴痘疫情。

從以往經驗來看,猴痘一般流行於非洲中部跟西部的熱帶雨林地區,爆發於某些動物種群之中。
傳統的傳播人群主要集中在當地人以及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