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6年曾經造成全球家長恐慌的「藍鯨挑戰自殺遊戲」麼?這款遊戲會誘導兒童和青少年自殺。 還有2018年Momo的挑戰遊戲 。
兩者有相似之處,都是向孩子發出命令,唆使他們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短短几年裡,近百名青少年因為參與這樣的遊戲而最終自殺身亡。
當年新加坡教育部都發出過警告,提醒家長和學生注意這類恐怖遊戲,也注意孩子們的負面情緒。

2017年——人體刺繡
繼藍鯨死亡遊戲之後,又一種自殘遊戲「人體刺繡」在青少年中開始流行。人體刺繡,即用針線在人體皮膚上縫製成圖案,參與者多為青少年。
「人體刺繡」流傳自日本漫畫《東京食屍鬼》。角色鈴屋什造是一個熱衷於人體刺繡的19歲男孩,在劇情中,他的手腕、脖頸、嘴角等處都出現過人體刺繡。

隔著螢幕都覺得疼,有這樣的膽量和魄力,為什麼不放在學習上?
2011年——窒息遊戲
據媒體報道,2011年,新加坡一群青少年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一段窒息遊戲的視頻。這種遊戲先利用外力讓人窒息,大腦在缺氧的情況下會產生快感或眩暈、幻覺等症狀。
網友認為他們是來自新加坡西部一所學校的學生,這段視頻被視為練習窒息遊戲,也被稱為窒息輪盤或太空牛仔。窒息遊戲可能是同學之間的惡作劇,也可能是獨自一人嘗試,不管多少人,這極大可能導致喪命。
視頻中2個約15歲的男孩背牆站立,另外一個同學在他們的喉嚨或胸部施加壓力,直到他們失去知覺。5秒鐘後,當他們恢復意識時,圍觀者歡呼雀躍,並繼續拍攝。
在沒有廣泛的腦損傷發生之前,人的大腦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只能存活三到四分鐘。這樣的遊戲除了可能的腦損傷外,還容易摔倒而遭受身體傷害。
在這裡要提醒各位家長,現在孩子的娛樂方式五花八門,電子產品使用的也非常頻繁,如YouTube、Whatsapp等平台越來越普遍。
在心智尚未成熟的階段,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被人誤導,拒絕向大人求助。
希望所有的家長提高警惕,我們可能不能教導別人的孩子的如何做,但至少能提醒自己的孩子,避免落入此類危險遊戲,千萬不要礙於同學的面子和壓力而接受,要學會拒絕,學會保護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