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雲染毫晚晴美——新加坡第二代書法名家洪雲生

2022年06月16日   •   1萬次閱讀

洪雲生

洪雲生,1933年出生,字運聲,號六三散人,晚號停雲居士(88歲),是第二代南來新加坡華人,也是新加坡書法界承前啟後的第二代書家中之巨擘人物。

以毛筆蘸墨書寫,飾以印章,在中國、越南稱「書法」,日本稱「書道」,韓國稱「書藝」,雲章、染毫等詞則是中國文人對書法的別稱。關於書法,最為清朝皇帝康熙所推崇的晚明書畫大家董其昌曾在《容台別集》中提到:「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佐證了在唐以後即有「書法」一說。漢字書法的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1]。書法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記述與著錄,從夏商周起至於秦漢以降,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簡帛墨跡等相繼衍變出篆、隸、草、楷等字體,有序發展,慢慢兼具了藝術的表意和氣象。

洪雲生

明代末期,書壇興起批判思潮,書法上不再嚴格謹慎地追求傳統和既有定式與規矩,運筆取鋒上有大膽突破。至清初,狂放不羈、憤世疾俗的風氣又進一步延伸,書家試圖表現出某些新面貌,或以淡墨書寫,或改變章法結構等。此時,數百年來影響深遠的帖學日漸頹卻,加之清代考據之學大興,碑學在康有為等人大力提倡下,開始與帖學抗衡,大致為今日的書法程式奠定了基礎。若是完全溯及而上,大概也可以為時至今日的流行書風和當代書法找到從明朝就開始的祖宗。

從歷史來看,東亞長期以來都在中國文化的陰翳之下,至於東南亞南端的新加坡,書法的發展即源自南來的中國文人。自晚清以來,知名書家浩若繁星,有吳緯若、譚恆甫、許允之、李毓川、楊草仙、張瘦石、黎省三、崔大地、黃勗吾、佘雪曼、陳人浩、潘受、黃載靈、李毓川、松年法師等多人。吳緯若1900年生,13歲南來,善寫榜書,早期本地不少商號的匾額都出自他的手筆,中華總商會「萬商雲集」匾,虎豹別墅里的部分牌匾以及「胡文虎公紀念碑」等也是他的墨寶。譚恆甫是前清秀才,戰前在長泰街(Upper Hock Kian Street)附近辦私塾,為華社所重,前大華戲院的「天演大舞台」匾額是他的遺墨,本地書壇名家徐祖燊、曾守蔭等系其門下。楊草仙1838年生,四川簡陽人,1922年赴日本參加東京書道大會,作品獲譽為「三千年第一狂草通神之書」,大獲盛名。他在二戰期間及之後數年在新馬印一帶活動,曾在中華總商會表演書法。1960年代,吉雲居酒家保留他的一幅「壽」字條幅。何若余是海南人,經營僑匯業,曾為新加坡海南會館留下一幅對聯:海籍南征家獅島;南居北望念珠崖。黃少懷祖籍海南文昌,前清秀才,瓊崖黃氏公會內祠堂聯是他所題寫:「江夏黃童,天下無雙,公樹勛庸垂漢史;瓊南孫裔,海外生聚,世傳孝友振家聲」,道拉什街(TrasStreet)原廬江公所舊址之「廬江」冠首對聯也在原處。李毓川祖籍金門,號赤仙,以榜書知名,約1930年過世,生前寫過不少商業匾額。崔大地祖籍幽燕北京,1946年南來,新加坡「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是他的手筆。旅居英國時,他曾在中英文化協會、全英天主教總會和牛津大學舉辦書法展,受英國廣播公司邀請到該台演講及示範書法,也曾於法國巴黎桃樂賽畫廊[2]舉辦展覽,門生至今活躍在新加坡書壇,較為知名的有吳耀基、楊昌泰等[3]。黎省三1902年生,廣東豐順人,書法勁峻,芽籠32巷豐順會館大廈和武吉班讓客屬公會的匾額出自於他。1980年代,新加坡發展銀行登報徵求中華書法作招牌,黎省三以四個楷書體唯一入選,至今在用[4]。松年法師1911年生於江蘇海陵,1960年由檳城赴新加坡,原是菩提閣住持,與竺摩上人過從甚密,深受各界尊敬,建國總理李光耀曾把他的作品作國禮贈送日本天皇。

通常來講,若論「新加坡的第一代書家,論其影響及在書法教育上的貢獻,當首推陳景昭與施香沱」[5]。陳景昭集金石書畫於一身,1949年南來,曾任端蒙中學校長、中正中學總校教員,培養了一批熱愛書法的學生,如陳聲桂、邱程光等。其中陳聲桂歷任新加坡書法家協會會長,邱程光則於1991年創獅城書法篆刻會。施香沱也是新加坡書畫史上的一位先驅人物,在新、馬兩地開枝散葉,弟子甚多,影響深厚,且遠播至汶萊、印尼及菲律賓等地。他1938年來新加坡,任新亞小學校長,周末在南洋美術專科任水墨畫科老師,長達36年,其得意門生有黃明宗(蘭亭畫會會長)、陳建坡(嘯濤篆刻書畫會會長)、曾紀策、胡康樂、莊聲疇、上官紹茂、余斯福(馬來西亞書藝協會署理會長)等,其門生所成立的「墨瀾社」自1970年代至今,都是頗為活躍的書畫篆刻團體[6]。

洪雲生是新加坡書法圈外斜刺里殺進來的一匹黑馬,無師承,無門派,「跳出三界,不在五行」,逍遙灑脫。他的書法自帖而碑,出碑入流,出神入化,無羈無絆,自發向上,直追古人,比肩上述第一代書家。其行書、草書、楷書,以及木刻書法,均有異稟,尤「喜用狂草和一筆書」[7],卓有建樹。加之他有新加坡政府機構供職和私人銀行業從業40年的經歷,與本地潮人巨子連瀛洲先生過從甚密,在歷史久遠的華聯銀行、義安公司、義安基金、潮州八邑會館、潮州總會、潮州聯誼社、中國學會、南洋孔教會、獅城書法篆刻會、東南亞美術協會等重要社團機構長期身居要職,作品被當作重要禮品,在重大場合贈送部長等嘉賓收藏,其本人亦相繼被中國和日本、韓國等有關機構認定為傳統中國書法名家,出版名人紀念冊和書法郵票,影響播於海外,聲名赫然。

2017年,洪雲生與新加坡部長黃志明合影

2021年洪雲生書法之日本郵票

洪雲生住在楊厝港一帶環境清幽的私人宅第,從庭院到內室,極具中國古典風格,裝飾都是請在本地從事古建築業的中國工人現場施工,屋內有綠色琉璃瓦飛檐,院內有富於文人情趣的盆栽和假山,各個房間的門口,都掛著他親手刻制的木刻楹聯,一派書香斯文。一眾醉心中國傳統書法和繪畫的老朋友常年在此雅集,每個禮拜都會前來品茶、唱和、揮毫,目前礙於疫情之勢,不得已停下了,但彼此的聯絡卻從未終止。旅居泰國的友人林雲峰先生,每日以毛筆書寫自賦詩詞,鴻雁傳書,無一日間斷,洪雲生亦擁舊箋綿紙,以行雲流水的章草回復,其雅意高尚,頗具古君子之風。本地名士邱少華博士是洪雲生的至交和書法知己,1946年生於金門,10歲南渡新加坡,是第一位在美國華盛頓舉辦個人書法展的新加坡人,在本地書法界被譽為書法家、書法教育家、書法理論家,出版書籍約30部,部分英文著作受歐美大學採納為指定參考書。他本人也為新加坡前總統納丹和常駐聯合國代表許通美(Tommy Koh)等教授書法。兩人惺惺相惜,時常交流書藝,只可惜邱博士近時因患疾病,不良於行,言語溝通不便。洪雲生殷殷盼望,卻顧念老友隱尊,不忍親往探視,但至誠關切之意,言之鬱郁,令人噓唏。

洪雲生極具中國古典風格的住宅

2005年,洪雲生與新加坡前總統納丹先生合影

洪雲生早期接受正統英文教育,畢業於有百多年歷史的聖嬰中學,後供職國家發展部,任華人合作社指導官近10年,也是當時唯一獲政府獎學金赴海外受訓的合作社官員。他曾獲頒英國特許秘書(Chartered Secretaries)資格,可出任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公司相應職務,因此1971年當他從報章看到本地商業巨子連瀛洲先生所創之華聯銀行招聘副秘書時,即轉而投身銀行業發展。洪雲生深得連先生賞識,1977年被擢升為主管經理,派往英國巴克利銀行(Barclay Bank)實習考察,回國後便率先開啟華聯銀行的投資及基金管理業務,並藉助雙語優勢,拉進大量高端客戶,成績斐然。1988年,他出任副總裁和常駐中國北京首席代表,參與中國金融改革開放事業,受到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喬石、副總理陳慕華等高層領導人接見,日後中國工商銀行啟動在新加坡業務時,洪雲生投桃報李,出手襄助,幫忙撰寫金管局要求的英文文件並提供辦公室,使中國工商銀行得以平穩登陸新加坡。他於1999年榮休,幾年後華聯銀行與大華銀行(UOB)合併。

洪雲生雖受英文教育,骨子裡卻熱衷於道地的中華傳統文化,尤其對書法別有青睞,每日練習不輟,即使在中國出差期間,亦從無間斷。他初學楷書,師歐陽詢、鍾繇、顏真卿、柳公權,復臨碑,尤愛龍門二十品、張黑女碑、張騫碑和元稹墓誌銘,碑帖兼修。之後進步至行、草,學二王、趙、董一派,以及鮮于樞等,草書則源自張旭、張芝,頗有覺悟,下筆飄逸絕俗,清雋秀雅,張弛有度,是「腕底幾十年用功修成的正果」[8]。「藝途漫漫,坎坷崎嶇,在新加坡這樣一個全盤西化,以及以商立國的國度,數十年來陶醉於帖林,徜徉於墨海,得意忘形,矢志不移」[9]。「書法藝術之精美,與利益相背而不相容。從事書藝創作,能自覺地不受功利思想所誘惑。洪兄揮毫時,屏除塵事,杜絕煩惱,頹然淡泊於物,不纓於心。如此探求心靈空間之內涵,確是高尚之身心修持與養生之道」,「以平常心為筆,無為法為法;心為筆之體,筆為心之用。心清筆健,心筆合一,心手雙暢,自在喜悅。不知老之將至。所以洪兄年八十有餘,未有老態之衰也」[10]。

已故新加坡著名美術理論家、前南大歷史系教授林肇剛先生曾專門撰文論及洪雲生的書法成就,他說:「無論是楷、行或是草,他都兼攻並學,不獨沾一味。因為是融諸家於一爐,使人難於一眼看出其作品師承自何碑何帖。在書法創作上,這是優點。古人對書法的批評,有書奴的說法。所謂書奴,即書家墨守一家,寫得惟妙惟肖,缺乏自己的風格,這種學書態度,是不足為訓的」,「我們看洪先生的真、行、草、隸,一點不覺得它狂怪,而是似曾相識,這因為他的一筆一划都有出處。古人評論書法重視規矩,講究出處。沒有出處的字,別人無從辨識,屬野狐禪一類」;「他不斤斤於點劃和結構的完美,而極力於表現書法的神采」,「南齊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這告訴我們,書法以神採為首要,點劃結構等形質只是為神采服務」,「他是勤勤懇懇鑽研碑帖,神交古人,與時下一些不顧書法傳統,憑空創新的書家異趣」,「根基較為廣博,將來枝葉必然比別人茂盛」[11]。

洪雲生練書之餘也旁及繪畫。中國自古有書畫同源一說,觸類旁通,即有所成,一望而去,儘是倪瓚、沈周、唐寅(伯虎)之神韻。此外,木刻書法也是洪雲生所鍾意和孜孜以求的,多年來苦耕不輟,其刀法機敏,分毫畢現,多有情趣。

向下滑動查看更多作品

木刻書法,45x105cm,2018

女兒山上何人住,46x85cm,2007

奇峰江水多歸帆,40x134,2015

洪雲生經常獲邀參加海內外藝術展覽,獲業內高度評價,作品入選第13界國際蘭亭筆會、第六回世界書法藝術大展及第七回國際書畫審美大獎賽金獎等,今年初,被中國有關機構任命為中華文化大使。

洪雲生說,欲學書,先做人,非為稻梁謀,治學而後書[12],這是相當精闢入要的看法。一般人拿起毛筆寫寫畫畫,龍飛鳳舞,瀟灑得很,小有所得即矜矜自詡,不知所云。對洪雲生而言,書法是華人文化根基,是文脈和傳統,可助人安身立命、中庸修身,克己為公,是藝術,更是服務社會的人生信條。

參考文獻

1.馬宗霍《書林藻鑒》,商務印書館,1935.

2.法國沙龍展的著名畫廊之一。

3.陳玉佩《崔大地的書法藝術和貢獻》

4.參見「隨筆南洋網」之《星洲匾額之旅:黎省三》,2012.

5.謝光輝、陳玉佩《馬來西亞著名書家與地域書風》,《中國書法》2006年第2期。

6.以上綜合參見「南洋書法中心」網站張列舉的相關資料。

7.周雁冰《筆有千秋業》,《聯合早報》,2015月3月5日。

8.朱添壽《洪雲生書法展序》,2015.

9.邱程光《洪雲生書法展序》,2015.

10.邱少華《洪雲生書法展序》,2015.

11.林肇剛《洪雲生書法展序》,2015.

12.炎黃九洲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時代經典》,中國文聯出版社,2018.

(作者為本地水墨畫家、獨立策展人兼國家美術館藝術論文翻譯。)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