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戰後新加坡廣播界的半邊天,李光耀都惋惜她的離開

2023年03月05日   •   6327次閱讀

以下的回憶聽起來可能像一則童話,但是它卻是個真實的故事。

新加坡「廣播夫人」黃李淑珍

影像畫面取自亞洲新聞台的一個節目

日本人在1941年12月7日第一次轟炸新加坡的3年之後,也就是日本人侵占新加坡的第四個年頭,我們聽說馬尼拉被聯軍摧毀。道格拉斯麥阿德將軍的軍隊經過多場浴血戰役,把日軍驅趕到菲律賓北部的沖繩群島。在緬甸前線亦然,聯軍一步步把日軍逼退。這一年是1945年。

1945年初,我們聽說新加坡也會被聯軍收復。有傳言說,聯軍將會於9月9日在波德申港登陸。聯軍擊敗納粹解放歐洲的最關鍵的一場諾曼第戰役發生在6月6 日,因此,本地人相信有重疊數字的日期,預示著什麼,也許是好事也許是壞事。

日據時期的艱難歲月

那時我們一家,我的父母和我,住在後港六英里的林亞平路。我那時雖然只有十幾歲,但我已經在一家有名的日本貿易公司「三井物產會社」擔任書記,管理糖鹽部門的9個理貨員。戰爭時期,糖和鹽都是稀有物資。我有一位特別好的老闆,名叫西村(Nishimura)。我挺喜歡我的工作,但這段日子不長。

1945年初,我父親擔心聯軍打回來時可能會摧毀新加坡,因此決定搬到柔佛州和彭亨州交界處一個叫興樓的新村。這個新村當時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新昭南」 或「新新加坡」,對象是華族社群。至於歐亞裔和天主教社群,則可以前往森美蘭州馬口的新村。

黃李淑珍在攝影棚與時任國防部兼衛生部長吳作棟先生交談

因此,1945年3月15日我們舉家搬去興樓。我們租了一輛小羅厘,上面堆滿了我們的大件家具:床架,腳踏車,縫紉機,廚房用具等等。一路上走的是沒有鋪上瀝青的泥石路。雖然只有125英里之遙,車卻開了一天,到下午4點才抵達。我們搬到那裡是為了尋求一個安全的棲身之地,開始新的生活。

我們被帶到當地的行政辦公室,然後去到分配給我們的那一小塊地。每一戶移民都會被分配到一塊耕地,一邊有一間小亞答棚。看到這片地的第一眼,我們馬上說:謝謝你,請把這塊地給別人吧。那是一片布滿灌木叢的沼澤地,中間還橫著一支大樹幹,我們還聽到一些怪聲音。我們離開,然後在通往興樓的路上,買了一棟用木板和亞答建成的聯排屋子。

為生存當魚販

為了維持生計,我成了魚販,而且還做得不錯。我那時能從一隻大魟魚(俗稱魔鬼魚)的身上,準確地切出一斤魚肉片。我們那時用的是華人的大秤,以斤兩計算,不是如今用磅秤以公斤或公克計算。也就是這個時候,我初見那時7、8歲的李淑珍,她跟著她的爸爸到巴剎買菜。

1986年8月黃李淑珍歡迎時任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吳作棟先生蒞臨新加坡廣播局,

最右邊是時任廣播局主席楊邦孝。

李淑珍的父親李先生是個海峽華人,他說馬來語和英語比他說華語流利,這對我來說特別方便。我的顧客多數是說英語的,我和李先生相處得極好,他也是常常光顧我的魚攤的其中一位顧客。我與已故黃李淑珍的友誼從這裡便開始了。

每天上午大約10點鐘,我賣完了魚之後,就會帶兩條大魚回家給我母親,我也賣二手衣物(大部分是頭巾),蔬菜,家禽,小鯊魚和小烏龜。

1984年黃李淑珍(前左二)與電台第4廣播網的同事們歡慶屠妖節

我的顧客是那些清晨把魚批發給我的漁夫,由於我會說馬來語,可以很好地融入他們的社區。事實上當戰爭結束時,那個村的領頭人希望我在興樓留下來跟他的女兒結婚,以後成為當地的村長。

戰爭結束 回返家園

隨著聯軍在1945年8月6日在廣島,以及在8月8日在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人終於在1945年9月2日投降了。我們在9月15日回到新加坡,算起來在興樓住了整整6個月。回來後李先生跟我一直保持聯繫,我還記得他在實龍崗的家有個大園子, 裡面有好幾棵紅毛丹樹,李先生常跟我們分享他們的收成。

重逢

後來,我們搬家搬了好幾次,以至跟李先生失去聯絡,直到1956年下半年,淑珍和我在萊佛士書院成為同學時再次相見。這其中的原因是,戰爭一結束我們都各自回學校上課,她去了萊佛士女子學校,我則去了萊佛士書院。當然,我比她大很多歲。我在1946年就參加了劍橋O水準考試,她還在中學時我已經當教師了。不過命運就是如此,我們的人生道路又一次交匯。

黃天輝(左一)與時任廣播局主席楊邦孝(左二)視察新聞室。右一是主編李金殿

在教育界立業

1955年,當時在巴特利中學教書的我,同時申請了兩份教育部的獎學金,一份是到新加坡的萊佛士書院修讀科學,另一份是到英國的 Loughborough College 修讀體能教育。我的這兩項申請都成功了,不過,由於那時我已結婚了,於是就選擇了前者。

大學的最後一年,我選了化學和哲學為我的主修科目,淑珍和我成為哲學課的同班同學。我們閒暇時有時會聊起在興樓的生活。她是一個很聰明的學生。

大學最後一年,淑珍選擇修讀英文榮譽學位,我則得到修讀哲學榮譽學位的機會,但是教育部堅持要我回去學校教化學,因為那時很缺乏化學老師。雖然我的講師們都為我爭取要我留下來,但教育部立場很堅定,理由是,哲學並不是學校里的一個科目。因此,我和淑珍又再次失去聯繫。

1984年黃李淑珍歡迎前來參加台際運動會的馬來西亞廣播電視台代表

1972年,我被借調到新加坡旅遊促進局當市場處處長。同時,時任文化部常任秘書林沛森(Lim Phai Som),也是我萊佛士書院的同班同學,給我一個機會擔任當時的新加坡廣播電視台(RTS)廣告部助理總經理。他勸我不要再回去當電影檢查局的主席,這份工作我自1961年接手後就沒有離開。他給我的勸告是:那是到了盡頭的工作,而新加坡廣播電視台的工作則有擢升的機會。我接受了他的勸告。淑珍和我的人生道路再次交匯,她那時是RTS的副台長。她很高興再次見到我。

1985年最佳電台節目頒獎禮,左4 是黃天輝,

左5 是得獎者Sandra Tan,左6是黃李淑珍。

當RTS企業化成為新加坡廣播局(SBC)時,我成為商業運作部處長。不久, 淑珍成為總經理,成了我的頂頭上司,我們的工作關係越來越密切。

1985年時任新加坡廣播局總經理鄭東發頒發獎狀給黃李淑珍

我們一起開很多會議,制定策略和執行步驟以便為廣播電視台爭取更多的收益。她對我很信任,是個好上司—— 講究程序但不擺架子,嚴厲但友善,有時堅持己見但也善解人意。她是一個活生生的工作狂,她以身作則。

朋友間的閒聊

好多次當她忙裡偷閒的時候,會邀請我到她辦公室喝茶聊天。工作上的事聊得少些,興樓時代的事和種花種草的事聊得多些。我們對園藝有共同的愛好,因此,當我特別為她栽培了一棵小「鐵樹」放在她桌子上時,她很高興。有一次當我告訴她,我在1956年與她在萊佛士書院同窗時,我其實是第二次進入大學,她很驚訝。1948年我上大學二年級時,因為我父親在印尼的生意垮了,變得不名一文,我不得不停學。

黃李淑珍(右一)在80年代的員工聚會上,左一是符和琳

我在1987年從新加坡廣播局退休後,我和淑珍通過電話保持聯絡,華人新年也互相拜訪。淑珍在1993年因癌症去世。

一位充滿活力的官員

在行政工作上,淑珍勝任有餘,充滿活力。SBC不是個小機構,它既是一個公共服務部門也是政府的喉舌,也就是說,它隨時隨刻在民眾的監督之下,因此如何平衡這兩種身份並不容易。加上語言問題總會引起眾人注目,任務絕不簡單, 但是黃李淑珍總是處理得很好。

時任廣播局總經理黃李淑珍頒髮長期服務獎給員工

不錯,她的上面還有一個董事局,但是每日的運作需要運籌帷幄和敏捷的思維,而她具有這兩種本事。除了對正確的事總是堅持到底,她基本上相當低調。做為一個最前線的政府官員,她的職業生涯就如她在學術界追求卓越一樣,不斷取得成功讓眾人羨慕不已。

淑珍的英文造詣之高眾人皆知,她堅持SBC的英語節目必須用最好的英文英 語。到了她在職的最後幾年,她才稍微放鬆要求。許多新聞播報員都會記得,被黃李淑珍糾正播報時的語氣和發音。

新加坡第四任總統黃金輝先生在總統府頒發企業金獎給黃李淑珍

她曾在萊佛士女校教書一個短時期。1955年她曾經是扶輪社校際公開演講的冠軍。她擁有30年新聞和廣播的經驗。2017年,李淑珍被追封為新加坡婦女名人榜新聞領域的重要人物。

我的成就

我在RTS和SBC服務的16年里,有7件事常記我心:

1.淑珍叫我在SBC主持第一次東協部長參與的一個電視座談會。 2.她叫我一連7年帶領一個代表團出席法國康城影展,為電視台挑選有商業價值的節目。 3.1972年當我加入RTS成為助理經理時,廣告收入每年是1200萬元。這個數目逐年增加,到了1987年我以商業運作處處長退休時,這個數目是7500萬元至8000萬元。她對此表示感激。 4.她叫我同時掌管廣播電台和公關處,成為這兩個部門的處長。 5.在那個年代,公務員有兩種退休選擇:50歲可以選擇退休,55歲一定得退休。因此當我在1982年達到55歲時,我只能退休。淑珍邀我再工作5年,可以選擇延長服務5年,或重新雇用5年。我選擇了後者。因為在重新雇用的框架下,我可以提取我的養老金,之後繼續有薪金和公積金。1987年,我60歲時終於退休了。拒絕了再續約兩年的機會。 6.擢升:在我重新被聘用的5年里,在淑珍的推薦下,我兩次獲得擢升到超級公務員的薪金級別。在那個時候,只有少數沒有榮譽學位的公務員有幸被提升到超級公務員的級別。我被提升到超級「G」級,然後又被提升到「F」 級。我對她的推薦表示感激。 7.國慶日勳章:在淑珍的推薦下,我獲得國慶日公共行政功績星章(PPA)。  我非常感激。

對我來說,認識黃李淑珍是一種榮譽也是一個愉快的經歷。曾經是她大學的同學,後來又在同一個機構工作,服從她的領導。

新加坡廣播電視台(RTS)時代,黃李淑珍(身穿旗袍者)與部分員工合影

黃李淑珍去世時,當時的李光耀資政說:「雖然我3年前知道她身體欠佳要從SBC退休,我並不知道結果這麼快就到來。她是一個特別和藹可親又能幹的人…… 新加坡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在她的領導之下成長和發展。她在54歲就離開我們,對我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對我來說,黃李淑珍是新加坡戰後世代的「廣播夫人」。

編輯組譯

本文作者

黃天輝

1987年7月黃天輝自新加坡廣播局退休。

黃天輝是新馬第一位亞裔電影檢查主管,在這之前,他是一名教師。後來他被借調到新加坡旅遊促進局擔任市場處處長。之後,黃天輝加入新加坡廣播局擔任商業運作處處長,同時兼管電台和公關處。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詳細記錄新加坡廣播電視發展史的重要中文書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傳媒(MediaCorp)中文節目組的台前幕後人員撰寫的集體記憶,圖文並茂地講述了80年來發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書50個篇章分為八輯:統帥、先驅、廣播、新聞與時事、綜藝節目、華語戲劇、幕後大軍、熠熠星光,時間跨度從1942年日本占領新加坡時期一直到2016年新傳媒搬遷到緯壹科技城。真實地記錄了一批熱愛廣播電視事業的台前幕後人員,如何在摸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從零開始不斷追求卓越;如何為觀眾製作更好更精彩的廣播和電視節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